枫香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杉乡文学第3期头条苗寨里的红军林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4789108.html

苗寨里的“红军林”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

美丽神秘的苗寨

在岑巩县东部,距离县城30余公里处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有一片古枫林,林下藏着一个神秘苗寨,至今流传着许多奇特习俗和动人故事。

苗寨因古枫而得名,叫大树林。寨子里居住着多户陈姓苗族人家,有多人。陈氏家谱记载,陈家的祖先是尧帝时期的“三苗”之后,为逃避战火,也为了躲避汉人的欺凌,携带家人从中原的繁华之地四处逃跑流浪。直到明朝洪武年间,陈家人才辗转来到人烟稀少的思州龙鳌里(今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一带,看到地势平阔,风光秀美,于是选择在这里居住下来。

陈家的祖先打过仗,懂得阴阳和军事知识,对五行八卦很内行。看到此地平坝上生长着7座小山丘,连起来,朝西弯在一条月弧线上,月落西方,显出“七星配月”的人间奇景,预示此地人财兴旺,于是在月亮的弯背地建房安家,以图吉利。

那时候,少数民族饱受汉人的欺凌,土地和财物经常被他们掠夺,陈家在大树林定居建寨的时候,就按五行八卦阵形栽种了棵枫木树。树大林深的时候,一片郁郁葱葱,时有烟雾缭绕,将寨子笼罩得神神秘秘,将苗寨人家掩藏保护起来。如果外人得不到陈家人的允许和指引,擅自闯入这片林中,不仅会迷路,常常会在林中产生幻觉,怎么走都走不出寨子,还会发生生命危险事故。因此大树林陈家,自从祖先在这里居住以来,不管是改朝换代年代,还是土匪横行的时期,这里都能够保持相对安宁,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人口日益繁盛。

时过境迁,历史演变,岑巩境内民族迁徙和文化融合十分突出,汉化程度鲜明。如今,岑巩县内其余村寨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和特征几乎消失殆尽,但大树林苗寨除了苗族语言和服饰消失外,其它的文化习俗特点却十分顽强地保存下来,个性鲜明,格格不入,独立于世,与周边文化迥然不同。

每年从除夕之夜起至元宵节结束,大树林苗寨要邀请周边村寨各族群众来到寨前的山坡上开展“扽锣”比赛,少则几千人,多则数万人,成百上千的锣鼓、长号等器乐齐鸣,场面声势浩大,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八月十五过苗年,大树林陈家杀羊敬苗神,全族出动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这活动,称为“龙鳌祭祀”。陈家相传,在大树林几里外的龙鳌河中,有鳌鱼成精,苗族群众称为鳌精,是一种非常凶恶的邪神,经常兴风作浪,残害两岸黎民百姓。每年八月十五这天,苗族群众必须要献出童男童女去河边祭拜鳌精,如果这天得不到童男童女祭品,鳌精就会迁怒于两岸百姓,让他们遭殃受害,不得安宁。一个叫华光的太子得知此事后,便派出手下两员大将,一位叫周云,一位叫尚毅,扮作童男童女将鳌精降伏。鳌精为保性命,答应将每年祭品改为羊,并愿意保佑两岸百姓世代平安。从此,大树林苗寨陈家就有了杀羊祭祀的习俗,并将华光太子及周、尚二将军供奉于神龛,加以敬拜。至今,在大树林苗寨,家中神龛上供奉的不是“天地国君亲师”,而是“华光太子周尚二将军”。

大树林苗寨还有杀年猪撵鬼、大年三十夜头戴铁三角、大年初一手持长茅满屋喊“杀”驱赶晦气、灵堂死人脚朝神龛头朝门外、产妇七天不许摸庄稼种子、不许穿草鞋进谷仓、门前禁栽花椒树、姑娘出嫁身带牙签、衣袖口绣莲花等习俗。种种奇特的习俗与禁忌,都与岑巩境内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迥然不同。

奇特的文化习俗和禁忌给大树林苗寨披上了厚厚的神秘面纱,绝代佳人陈圆圆的传说,更是给大树苗寨蒙上了魔幻飘渺的传奇色彩。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反清在湖南衡阳称帝,建立大周政权。不久,吴三桂暴病身亡,吴家兵败,大周政权摇摇欲坠。陈圆圆为保吴三桂遗脉安全,在马宝将军的护送下,陈圆圆及吴三桂子孙相继隐藏于大树林一公里处的马家寨。期间,陈圆圆为了吴家子孙在马家寨住得安稳,不断与周边村寨的苗、侗群众开亲结族,向他们广施恩惠。她首先来到大树林,诚心拜认陈家为娘家。陈家认下了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给了陈圆圆极大的保护,陈圆圆也给了陈家不少好处,陈圆圆在大树林“藏宝”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红军来到大树林

岑巩县志记载,年1月7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下进抵贵州玉屏县的田坪,然后兵分两路继续前进,一路是红六军团经铜仁牛场坡向江口进发,一路是红二军团向玉屏的田冲、朱家场方向前进。

1月8日,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大约有10多人,从朱家场进入岑巩县水尾镇,分别驻扎在大树林、驾鳌、马家寨、胡家铺、尚家寨、王家坪、新场等10余公里沿线的10多个村寨,军团司令部设在胡家铺新屋胡春生家的四合大院里。

红军经过岑巩县境时,途经4个乡镇90多个自然村寨,行程达到60多公里,驻扎活动了4天,有19个青壮年主动加入了红军队伍。

对于这段红色历史事迹,大树林苗寨的红色记忆尤为深刻。

大树林村委会主任陈红军说,红军对他们苗家有深恩大德,子子孙孙不会忘记。他说他的名字是他爷爷起的,为了纪念红军,爷爷直接给他起了个叫“红军”的名字。

村委会副主任尚以卜,是当地民间历史文化的钟爱者,对当地和大树林苗寨的情况十分熟悉。尚以卜的家在大树林对面的尚家寨,两寨相隔不过米。他听爷爷说,当时他们寨上来了很多红军,光他家就住进了20多人。红军进家的时候,他们全家都跑光了,只是听寨上没跑的群众说,红军是好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但尚以卜的爷爷是驾鳌区(今水尾镇)的联保主任,红军在他家杀了猪,开仓放粮周济穷人。他爷爷庆幸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万恶事,红军没有惩罚他和他的家人。红军走后,他爷爷还杀了几头猪去届里感谢菩萨保佑。

尚以卜知道我们对红军故事感兴趣,就把我们带到大树林中的苗家,听几位红色文化传承人讲当年红军的故事。

我们走进陈纯贵家,他已经86岁,老人思维还相当活跃,动作敏捷,说起当年红军来大树林的事就兴奋不已,说起话来手舞足蹈,语速很快。

他说,那时他才一两岁,眼看就要过年了。那天,他的父亲陈友朋正在打苕粉,突然听到寨门外的田坎上有人大喊:“快跑呢!土匪从湾里下来了呢!”陈友朋出门一看,看到玉屏朱家场方向的洞湾里的田坎上,黑压压的人,牵起线线地朝大树林走来。陈友朋平时被土匪早吓怕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急忙掉转身,拖起全家老小往腊岩方向飞跑。

“家里的东西都顾不上了,我爹吓得连捞一根纱的机会都没有。”老人说。

“当时红军进了我家,因为我家是寨上的大户,有很多田地和东西,红军就住在我家四角天井的窨子屋里,大门的外墙壁上还写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

陈纯贵是后来才听父亲说的,红军是来“打富济贫”的,红军开了他家的粮仓,杀了他家的猪,把东西分给了大树林没有来得及跑和跑不动的苗族群众。吃饭的时候,红军还拉起群众一起来吃,像对待亲人一样。红军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工作,说红军是穷人自己的武装,是为了穷人翻身解放做主人才干革命打天下的。

老人回忆说,除他家之外,别的群众家里也住进了红军。群众说了红军很多好处,很多人被红军感动了,他们帮红军生火做饭,给红军挑水,给红军背抬东西,给红军引路。红军在寨子上住了一夜,他家到底住了多少人,他说他没问他爹,听没走的人说是住了一大屋人,屋里屋外都住满了。第二天一早,红军离开大树林,寨上有几个人争着在前面给红军带路,挑抬东西,送红军去了天星、羊桥。

“后来事实证明,红军真的是好人,是来帮助穷苦群众的。我们家没人干过坏事,红军来的时候和后来解放,我们家都没人受过惩罚。不像国民党,红军一走,他们就进了大树林,惩罚帮助红军的人,抢粮抢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老人说。

大陈纯贵8岁的胡桂秀老人,是陈纯贵的老伴,今年已经94高龄。她穿着花棉衣,头上戴着灰色毛线帽,肤色白皙,面颊红润,耳聪目明,走路步伐轻盈,说话思路还十分清晰。

正是这位老人,在她10岁那年,亲眼目睹了红军大部队进驻胡家铺的全过程,她能把这段故事完整清晰地讲给前来“红军林”参观的游客们听,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活教材,让人们感慨不已。

胡桂秀记得,那天很冷,她的父亲一早外出到很远的地方烧碳去了。吃过中饭,胡桂秀和母亲,还有隔壁的伯妈,围在火坑上一边烤火,一边打布壳做鞋底。突然听见门外有人奔跑着惊慌大喊:“快跑,土匪来了!”

胡桂秀她们一听,立马跑出房门想往屋后的山上逃,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只见门前田埂上、山岭上、山湾里,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像水一般地向寨子里涌来。

母亲急忙拉回胡桂秀,喊着伯妈转身跑,抓着梯子就往楼上钻。在爬楼梯时,胡桂秀一脚踩空,从梯子上滚落下地,摔伤了脚。母亲急忙扶起胡桂秀,将她和伯妈抽上楼。母亲一上楼就连楼梯也抽掉了,但她担心楼下猪圈里的猪被抢走,又转身下楼找扦担去顶猪圈门。

这时,胡桂秀在楼上看得清楚明白,好几个红军进了她家院子,门口站着几个持枪的人。她母亲一慌,再转身跑进屋时,双脚碰到门槛上,一跤倒地不起。胡桂秀和伯妈在楼上吓得大气不敢出。

“老乡,不要怕,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两个红军一边说着,一边将她母亲从地上扶了起来。

看明白红军不像是土匪,胡桂秀的母亲放下心来,朝着楼上喊胡桂秀和伯妈下来。

几个红军在她家煮饭吃,胡桂秀的母亲和伯妈一起帮他们的忙。晚餐有鸡肉、鸡蛋、猪肉和白花花的米饭吃,吃的都是地主恶霸家的东西,而她们穷苦人家的东西,红军却秋毫无犯。

吃饭的时候,红军喊她们一起吃,几个红军热情地招呼她们多吃,一位中年叔叔还将一条鸡腿夹进胡桂秀的碗里,她吃得香喷喷的。这位红军叔叔看到胡桂秀包着裹脚,就劝她母亲将裹脚剪掉。快过大年了,得知胡桂秀还穿着破旧衣服,红军叔叔送给她两件衣服,一件是白色的,一件是红色的,红色的是呢子衣,她特别喜欢,一直穿到解放来。

“他们都很饿了,两灶锅饭都吃完了。这时候,我才大起胆子,看清火坑边坐着一大圈人,他们的脚上穿着草鞋,到处是冻疮、裂口,有的脚腿上包着棕树皮,有的包着白布。有的鞋很破烂了,有的直接光着脚,脚上还留有血印。有的头上包有白布,脸上也有血印。坐到晒壁边的红军靠着板壁睡着了,坐到柴尾巴的靠到柴上就睡着了。他们太累了!”胡桂秀说。

晚上,到后山躲藏的寨民都回到了家中,看到红军铁的纪律,对待穷人的和善言行,寨子里的气氛慢慢活跃过来了。妇女们主动给红军缝洗衣服;后生们帮着红军挑水,给伤员洗澡;年老的抱稻草来给红军打草鞋。有的帮红军舂米、筛米、推磨,为红军缝补布袋准备装干粮;有的在给红军铡草喂马。胡家铺的群众为红军帮这帮那,帮忙了一个晚上。

有几个红军在墙上写字,听叔伯说写的是“打富救贫!”“打倒土豪劣绅!”“打土豪分田地!”

胡桂秀还听人说,在隔壁胡春生家旁边的树上,还绑得有长铁丝,听说那里有好多红军在站岗放哨,还架得有机关枪。后来才知道树上的铁丝是发报机的天线,有人放哨站岗,是指挥部设在那里,听说贺龙军长就住在里面。

“贺军长长得浓眉大眼,蓄着大胡子,说起话来开朗爽快,大家都听得懂,他对穷人非常和蔼可亲。”

在寨子路边,红军在分给穷人粮食和衣服。边发边大声说:“老乡,我们是红军,你们不要怕,我们是打富救贫的!”

第二天清早,胡家铺的胡乃都、姚文焕,还有对面马家寨的吴文彩,好几个青壮年跟着红军一起走了。

胡桂秀看着红军离开,对他们恋恋不舍。有个女红军摸着胡桂秀的头说:“小鬼,快快长大,长大来当红军。”

想起红军,胡桂秀老人哼唱起那晚女红军教她唱的一首歌:“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指挥,不要乱胡行,打土豪分田地,买卖要公平,穷人的东西不要拿半分……”

红军精神永传承

秋末冬初,暖阳朗照,笔者一行游客驱车路过大树林苗寨,在穿越一片如火的枫林时,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一边哇哇乱叫,一边掏出手机猛拍。

枫林的景色实在是太迷人了。一排排枫香树,粗壮挺直,耸入云霄。树冠挤挨着,密不透风,阳光斜射入林,蓝色天空下的叶子红得像火,仿佛在我们的头顶上燃烧着。没有风,红叶飞舞飘落,如鸟,如蝶,又如火,林下宽阔的地面上仿佛铺起一层红地毯。

每棵枫树都粗壮硕大,显出黝黑沧桑的样子,我们四五个人合抱一棵大树才勉强能够围拢来。当地县政府给每棵树都挂了一块红色的金属牌,写明树龄多年,它们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古树。

这么大体量的珍稀古枫林,在岑巩全县已经是十分罕见的了。我们纳罕,它们到底具有怎样高明的避身术,才能够逃脱了数百年尘世的浩劫来到了今天?

尚以卜说,大树林陈家苗族群众自古就对枫香树有很高的崇拜意识,像崇拜祖先和神灵一样。他们认为枫香树就是他们的祖先,他们是由枫香树变化出来的,传说中,他们称呼枫香树是“蝴蝶妈妈树”。谁要是伤害枫香树,就是伤害他们的祖先。这片枫香树,还是他们的风水树,破坏了枫香树,就是破坏了他们的风水。民间传说,风水被破坏,苗族群众就要倒霉遭殃,苗族群众势必起来誓死反抗。

记得大炼钢铁那年月,周围寨子里的森林草木,一片片倒下,被砍光烧光。有人打起了大树林的主意,砍了大树林两棵枫香树去烧窑火,被陈家人发现,大树林苗寨就像被人捅破了的马蜂窝,老少倾巢出动,像蜂子一样冲上去,硬是吓破了砍树人的胆。

砍树这事,苗寨陈家还一纸诉状告到省里,说大树林的枫香树是他们苗家人的命根子,是万万不能动的,还说红军来了,红军是他们的保护神,在群众的眼里,这片枫香树,就是“红军树”,红军永远活在他们心里。

省里知晓此事,一纸批文下发,指示县里要采取有效措施,务必要保护好这片古枫林,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破坏。

尚以卜说,虽然红军长征已经成为了历史,但红军故事还在大树林苗寨流传着,红军已经化身成林,成了那片永远不会倒的“红军林”。

在大树林苗寨,红军长征精神已成为一面旗帜,正指引着苗族群众不断感恩奋进。

陈红军是大树林村的村主任,也是全县有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前年,他组织发动群众将建在古枫树下的土坯烂木房全部拆除,让位给古枫林,并加以保护开发,建起了旅游景点。如今,“红军林”已成为苗族文化、红色文化传承展演基地和群众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的场地。每当有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村里就会请出大树林的胡桂秀老奶奶、知情寨老和其他文化传承人,到“红军林”下给游客们讲苗族的历史文化,讲当年的红军故事,还开展表演“扽锣”,表演“龙鳌祭祀”等活动。

苗寨的“龙鳌祭祀”和“扽锣”活动,早已成功申报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它文化正在挖掘和保护传承之中,村里打算把这些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变成苗族群众发家致富的金宝贝。

原生的苗族文化,不朽的红军精神,正在大树林苗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造福于苗寨群众。

围绕在“红军林”周围的,是大树林村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万亩大坝,绿色的葡萄、火龙果和蔬菜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成为大树林村一幅壮阔的美景。

眼下,大树林苗族群众正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经过脱贫攻坚大决战,胜利摘掉了千百年来的贫困帽,正在如画的美景里,迈开稳健的步伐,实施乡村振兴,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生活。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张维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