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江枫香溪镇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接力天眼新 [复制链接]

1#

茶园泛绿波,桃李挂枝头。立夏时节,地处黔东北的德江县枫香溪镇一派盎然生机,在红色革命精神的浸润下,当地干部群众正追赶潮头,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年,枫香溪这片热土迎来了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通过召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成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有力的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穷苦百姓从此得以翻身。

从那以后,革命精神在枫香溪人民心里扎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拼搏奋进,谱写新篇。

如今,干净整洁的小洋楼星罗棋布,各种产业雨后春笋般焕发新机......枫香溪镇在红三军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奋力翻越“穷山”,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回溯过往,枫香溪镇曾因煤而兴,取得短暂“辉煌”,但是好景不长。探索幸福道路,枫香溪的干部群众从未停下脚步。

“由黑向绿转变”。通过多年的发展努力,曾经的“黑色经济”向已摇身变为核桃、花椒、茶叶等“绿色经济”。

洞湾村是转型发展的见证者。曾经的洞湾村是枫香溪镇的产煤大村,后来,由于矿产枯竭,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加之因病、因学等原因,群众日子越过越穷,成为德江县的一类贫困村之一。

转型的核心,说到底就是思路的转变。通过多年探索,在各级政府提供的产业选择和优惠政策的定位与支持下,洞湾村大力发展肉牛、花椒、跑山鸡、核桃等产业,逐渐摆脱困境。

筑巢引凤,产业勃兴。在枫香溪,生态产业还吸引了一大批人才集聚。来自湄潭县种茶世家的洪建伟就是其中之一。年,洪建伟就来到枫香溪发展茶叶多亩,和当地群众一起通过12多年的发展把荒山都变成茶山,带动多人务工就业。

红色文化接力新时代。在党的产业政策惠及下,到年底,枫香溪镇共发展生态核桃4万亩、生态花椒亩、生态茶叶亩、精品水果亩,肉牛存栏余头。

各项产业促进了当地农村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多渠道增收,让群众实现了天天有活干,月月有收入,年年有分红。

同时,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馆、纪念碑、博物馆、红七师军部、红九师军部、医院等红色资源也成了枫香溪人民的红色资源宝库。

“我们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红色底色越擦越亮,让生态绿色越描越浓,让枫香溪成为红色名镇和幸福小镇。”枫香溪镇党委书记蔡华说。

如今的枫香溪,代代传承红三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党的政策惠及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历史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红色土地上正焕发不竭生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

通讯员覃冠中

编辑江佳佳

编审文叶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