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京郊红叶观赏的高峰期。周末的香山、坡峰岭等地可谓是游人如织,车水马龙。笔者居住在北京,上周末也体验了一把香山的“秋高峰”。有些人把所有秋季变红的树叶统称为“枫叶”,这其实是不准确的。确切地说,“枫”这个字身上就是一笔糊涂账,而香山遍野的红叶也并不姓“红”。
撰文
*炎
古代最早被称为“枫”的植物是金缕梅科枫香树属的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因为其枝叶细弱,仿佛时刻在风中摇曳,从木从风,故有此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即提到“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摇。一名欇,从木风声”。因此,古诗文中的“枫”很多情况下应当指枫香树,比如著名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名句,其中的“枫”指的应当多是枫香树。
图1.枫香树叶丨图源:wikipedia
枫香树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树种。它喜光,速生,性强健,对水土环境要求不严格,故常作为开荒造林的“先锋”树种。实践中也常常把枫香树和松、杉等针叶植物混栽,人工形成模拟自然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带,能极大程度地提高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涵养水源,维护生态稳定与平衡。此外枫香树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枫香树的脂、果、根、叶、皮均可入药。其木材轻软,少任建材之用,却多被用于包装盒、家具等。其树脂也可作为染料使用,至今我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枫香染”的传统工艺。
图2.枫香染作品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