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来,遵义市播州区紧盯村级组织“前无领*”和“后继乏人”难点问题,深入实施“选准一个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行动,探索推进村级组织领*人才和后备力量“双培养”工程,着力把“后备”培养成“千*”,把“千*”淬炼成“百将”。截至目前,已充实村级组织后备力量人,选拔培养市区两级村*组织领*人才26名,全面激活村级组织“一池春水”。
进*校锤炼初心
简陋的床铺、破旧的草鞋、陈旧的电报机······走进苟坝会议会址,一幕幕场景都无声地向大家演绎着会议当晚的情景以及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说到苟坝,我们多少都有点了解,但是却很少能有机会像今天这样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一段挽救中国革命的历史。”鸭溪镇金钟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喜作说,“听了讲解员详细的介绍,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事业的艰辛和伟大。作为一名村级组织领*人才,我将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何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才队伍,播州区在强化思想引领上下功夫,依托*校、团校和中职学校等主阵地,为村级领*人才和后备力量夯实信念的基石。思*课堂方面。采用“思*课堂”系统学、“名师课堂”深入学、“网络课堂”随时学等形式,通过“原文朗读+讲师阐述+讨论思辨+撰写感悟”链式教学,举办思*培训13期人次,让培养对象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壮骨铸*。红色课堂方面。运用苟坝会议会址、遵金特支旧址、茶山关战斗遗址和刀靶阻击战旧址等红色资源优势,聘请*史专家、馆所研究人员、专职解说员、红*后代作为专兼职讲师,采取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开设红色教育培训6期人次,让培养对象在红色教育洗礼中传承红色基因。先锋课堂方面。以时代楷模*大发老支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李月亚和全国优秀共产*员李连成等先进典型为教学素材,采取先进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面对面”讲历程、“我身边榜样人物”演讲比赛等形式,开设“薪火接力”等先锋课堂21期培训人次,其中选派领*人才到河南农村*支部书记学院培训33人次,促进培养对象见贤思齐、争当先锋。
进机关增强信心
“进机关学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导师帮带,跟岗学习业务知识,领导定期开展交心谈心,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我们解决了工作中难点盲点。通过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增强了干事创业的本领,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丰、信心百倍。”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人才何涛说。进企业学习成为了培养后备干部。提升*策理论水平和综合行*能力的强劲动力之一。播州区立足培养对象现实情况,建立“培养对象进机关学+机关单位下基层教”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充实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点到点跟岗学。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建立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人才进机关跟岗学习工作机制,推进培养对象进机关学业务、增本领,采取“领*人才点单、帮带单位接单、组织部门晒单”模式,“靶向”制定培训计划,首批4名村级组织领*人才正在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等区直单位跟岗学习。手牵手导师带。建立“区级领导+组织部科级干部+区直部门分管领导+乡镇(街道)*(工)委书记”的“1+1+N+1”导师帮带机制,采取“单月家访+双月交心+半年座谈”方式,定期深入培养对象生活圈、工作圈和学习圈,全面掌握其思想动态、工作形态、生活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实现走访领*人才和后备力量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个。心贴心结对帮。按照区直部门帮项目、乡镇街道教方法、村级组织抓落实的思路,精准把脉培养对象*策咨询、技术支持和项目资金等实际问题,签订后备干部“校*合作”培育协议,帮助领*人才查找个人短板弱项93个、所在村问题个,制定整改提升措施条,落实扶持经费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8个。
进企业培育匠心
“企业实习工作虽然很累,但收获也很多。我们进园区、下车间、到基地观摩,学到新知识、掌握了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技术,能够将所学的用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办点实事。”来自尚嵇镇泸江村的后备干部汪进说。进机关锻炼成为了培养村级组织领*人才和后备干部培育创新创业的强劲引擎之一。播州区创新思维方式,按照“企业帮带+理论学习培训+学员实操训练”模式,通过有计划组织培养对象进企业锻炼,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车间观摩知技术方面。依托辖区国有企业、平台公司、涉农企业资源,精心组织培养对象进园区、下车间、到基地,采取“企业讲经验、车间看实操、学员谈体会”的方式,组织培养到三合镇三社融合、枫香镇绿动九丰、鸭溪镇金钟菊花等产业发展基地开展观摩人次,让学员在观摩中掌握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经营讲堂强技能方面。围绕团队领导、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内容开设企业“经营讲堂”,建立“村、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分类别、分层级、分领域对培养对象进行专业化、常态化、精细化精准培训。截至目前,第一批10名市区两级领*人才已进入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山至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学习培训。社企联营创技业方面。大力实施“千人帮千社、千企带千社”工程,充分发挥培养对象在企业和村社之间的纽带作用,整合企业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和村级合作社盘活土地、组织劳动等优势,35家非公企业组织联合培养对象所在村合作社,开展辣椒、稻+、蔬菜等项目35个,累计投入帮带资金4.5亿元,促进稳定就业余人,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新格局。
进农家凝聚民心
协助社区干部进行坝区发展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发展;参与第七次人口普查;帮助社区服务站进行电脑资料服务等,这些都是来自职校乡村振兴中期班的后备干部何永浪实习工作的日常。今年8月,他顺利下放到播州区龙坑街道金鼓社区实习,“在这里头一次体会到了社区工作者的艰辛,中午两点还顶着大太阳跟随领导下乡进行走访考察、录残疾人名单、进行民事调解等工作。基层工作虽然辛苦,我还是想为乡村出一把力。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乡村振兴事业增砖添瓦。”作为“双培养”对象,不仅要“接天线”,还要“接地气”。进农家就是为了让他们深入践行*的群众路线,建立培养对象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推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与密切*群干群关系“双向”互动。组织群众方面。建立培养对象到村开展“一名书记跟踪帮带、一个项目示范演练、一个岗位跟岗实训、一次活动牵头总揽、一次座谈集中反馈五个一”定岗锻炼机制。目前,名后备力量到村挂职走访群众人次,参加群众座谈会人次,协助村级组织完成民生项目个,全面提升了培养对象组织发动群众能力和水平。宣传群众方面。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特点和形势,以*策法规、基层治理和群众工作方法等为主要内容,实行每月开展1次*策宣讲、1次法规宣讲、1次发展变化宣讲、1次感恩文化宣讲“四个一”活动,帮助带领培养对象开展*策宣讲次、法规宣讲次、发展变化宣讲次、感恩文化宣讲次,让培养对象全面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更好宣传*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策。服务群众方面。深入开展村级领*人才和后备力量与群众“结亲”活动,组织培养对象每月深入群众家中“吃一顿便饭、拉一次家常、干一次农活、办一件实事”,让培养对象在走地头中提升创业脚力、在暖心头中增强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区村级领*人才和后备力量参与化解土地流转纠纷余次,调解邻里矛盾余起,帮助群众完成建房审批、农房保险等程序人次。来源:播组轩
编辑潘树涛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