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人为什么很少吃马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中医疗法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708/4652377.html

每年有万匹马被屠宰,但国人为什么很少吃马肉?

首先为大家解读一下欧洲马肉风波的一则新闻,方便大家了解马肉作为一种肉食在欧洲的普遍性。从年1月中旬以来,以马肉冒充牛肉的丑闻波及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事件还在持续发酵蔓延中。欧盟各国农业部长已达成协议,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集团在2月20日也陷入了“马肉风波”。DNA检测发现,雀巢集团旗下公司生产并在意大利和西班牙销售的标注为牛肉的馄饨和饺子中马肉含量超过了1%。

欧洲人竟然用马肉用来代替1%的牛肉,可见马肉在欧洲相当于猪肉在国内。那么,为何食用马肉的人群大多在欧洲地区而国内却很少有地区食用此类肉品呢?

是因为肉的品质口感还是因为其营养价值或是其经济价值?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品质口感

马肉的品质自然是不用多说的,由于马喜好运动与奔跑,那么肉质自然相较于其它的肉紧实许多,纤维很粗,吃起来很有嚼头。口感略带一点酸味,用松香熏过的马肉与马肠令人回味无穷。芳香四溢,香飘十里的马肉属实是一种珍馐美味令人垂涎欲滴!话一句小诗,便是独坐火炉熏马肉,细听扑簌打窗声。美哉美哉!

二.营养价值

脂肪含量很低,肉质鲜嫩。当其脂肪含量低时,接踵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优点。马肉脂肪与植物油极其相似,其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胆固醇,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着很显著的作用。

另外马肉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

马肉之中自有真意妙趣,品质口感与营养价值兼得,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若想知其妙处,且亲身前往暂且一试。

三.经济价值

1.养殖地

养肉食性马所需要耗费的资金成本以及人力物力相较于畜牧业的其他家禽来说都是相当高的。首先,养马不比猪羊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养殖,而需要严格的挑选养殖环境,它们不适合在高寒山区以及严寒潮湿地区生活,只有在鲁西,鲁东南以及鲁北地区适合养殖。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样看来,养殖地少导致马肉在国内相对稀缺自然成为了国人很少吃马肉的重要原因之一。

2.饲养成本

一匹马喂0.5公斤玉米和0.5公斤麦麸,一天可以长0.25千克左右,然而猪肉却可以增长0.5千克左右。同样只需要食用一元钱成本的饲料,却可以倍速生长的“猪宝宝”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口中食。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饲养成本自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追溯历史

早在我国明末清初年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云贵川一带,有一方氏族人奉命挂帅出征,在平西时,由于双方势力悬殊较大,方氏族人也战死沙场,战马也伤痕累累,精疲力竭,但它仍然匍匐在地,找好时机用嘴巴衔住主人的战袍,把他甩上马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背负主人突破重围,驮回行营住所,用本就受伤的头颅撞开中门,进入堂屋后跪伏在地,直至亲属前往将其壮烈殉国的遗骸运下马背,直到这时,马儿才轰然倒地,气绝身亡。

由此,我们知道的是,马儿不仅是我们古代战争时的作战工具,亦或是在那个交通不便利的年代,跑得最快的交通工具,它还是我们的好伙伴,一个类似于朋友的存在。就像是西游记中刻画的白龙马一般,沉稳,耐的住性子。平时的它就好像只是一只普通的马,还总是在遇到困难之时被八戒提议卖掉。然而,却不知,在所有人束手无策的时候还是白龙马出身化险为夷,因为他平时的伪装,他人并不能发现这并不是一匹普通的马。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也可以明白很多东西。自古我们就把马儿当做战争时的作战工具或是道路交通的交通工具,即便在现代,我们摆脱了马儿,我们有先进的科技,高端的武器,便利的交通,平稳的高铁,快速的飞机。但马儿成为了竞技场上的新星,动物园里的明星,杂技场上的巨星。这一切的一切,带来的价值都远大于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菜品。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历史为我们做下的选择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如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国人的胃!

五.中国胃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词组“中国胃”,那究竟什么是中国胃呢?你足够了解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胃,顾名思义,只适应中国餐的胃。举个例子来说,非常常见的一件事,许多有中国胃的人是不能吃面包喝牛奶作为早餐餐点的,而只适应于我们传统的豆浆油条,那么,不适应喝纯牛奶的群体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吗?并不是,只是因为生理问题,喝纯牛奶的他们肠胃会非常的不舒适。这样拿身体健康作为条件的适应倒不如不去尝试。

同样的道理,马肉——大部分中国胃也无法适应。长期运动的马儿甚至是睡觉都是在站着的它们柴柴的肉质几乎没有肥肉以及酸酸的口感不符合中国人的品味以及饮食习惯。

由此看来,国人不吃马肉倒也是情理之中。

六.总结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即便马肉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但却不符合大部分对美食的品味,那马肉即便在欧洲人的世界里是何等的饕餮盛宴,在国人的眼里仍

然是那个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将臣。

再一个便是经济价值,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美食豪国,对肉类的需求自然是非常之高。各式各样的肉类经过中国大厨之手都能呈现出各色之食,或是酸甜苦辣,或是色香味俱全。然而,马肉却被拒之门外,正是因我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大多不适合养马,因此不够普及,便被猪牛羊取代,它们不仅容易被饲养,而且增长速度是马儿的两倍。自然入不得厨房重地了!

在历史上,马是一种信仰,它有许多象征性的意义。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脱离马而出现的一种抽象意义。这是中国意志创造出的一匹龙马,乘风御雨,披星戴月,追月逐日,不舍昼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句,表达的绝不是闺房啼泣、靡靡之音,而是真生的大丈夫情怀,英雄本色。这样的马在敬畏之中宣达的是金戈铁马的战场气势,是马革裹尸的壮士情怀。

马本就不羁,人类做过的最伟大的一件事之一便是驯服了本在草原上奔腾的野马。这是人们对自由的一种精神寄托。天马行空,自由前往。

马既是威严与战争的象征也是美好与吉祥。威严是因为自古帝皇皆爱马正如现代男性爱车一样。相传唐太宗生前就非常爱马,据记载,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曾乘过六匹骏马,他还为这六匹骏马分别起了几个闪亮的名字:特勒骠、飒露紫、青骓、拳毛驹、什伐赤、白蹄乌。早年李世民在率*与陇西割据*阀薛举之子薛仁杲作战时,他骑乘骏马“白蹄乌”,一天一夜连续奔驰两百余里,乘胜追击,包围薛仁杲并迫使其率残部投降。

美好与吉祥是被众人所熟知的最普遍的一层象征意义。马,这伟岸的形象时长被绘在皇家吉祥图当中,尤其是周王八骏图成为当时最早的骏马吉祥图。

有生气的骏马,脚踏祥云寓意“天马奇骏游神州,一日万里奔春秋。马蹄踏歌催壮志,驰骋山河辉煌收。”正所谓飞*腾达。徐悲鸿爱马,绘出国民雄健之势,跃然纸上的是中国气量。

这样看来,即便每年有万匹马被屠宰,国人却很少吃马肉就很好理解了。绝大部分是因为追溯历史我们知道自古国人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的是一种精神。其次便是因为马肉的饲养成本较高,普及率低。最后便是因为马肉的肉质和口感不符合国人的胃口。这便是为什么国人很少吃马肉的原因,你了解了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