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他是日本经营四圣中唯一健在的一位,其它三位分别是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SONY)和本田宗一郎。
他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KDDI),这两家公司都成为世界强,其中京瓷还成为日本市值最高的公司。
他年以78岁的高龄,接掌了即将破产的日航,他只用了短短10个月,让日航扭亏为盈。
最重要的是,他热爱工作,视人生如修炼,而工作是最好的修炼方式。
日本和中国一样,都出现了很多讨厌工作的人。每个人都希望早点赚钱,然后赶紧退休。
他们把工作看成“必要之恶”,这种观念似乎成为了人们的常识。
在没有暴富之前,为了吃饭,很多人“不得不”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为了盼望假期和额外的奖金。
对于这样的人,稻盛和夫想问一句:“难道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
稻盛和夫认为,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稻盛和夫的工作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
作为一个只学了一点无机化学的非专业毕业生,稻盛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并且订购了美国最专业的陶瓷杂志,一边翻译一边研究。
这样几年下来,不但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甚至产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的感觉。
在研发“镁橄榄石”的时候,最棘手的问题是原材料粉末如何成型。
过去都是用黏土做粘合剂,但是黏土里有大量杂质。稻盛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被实验室里某个容器绊了一下,鞋上沾了实验用的松香树脂。“谁把松香搁在这个地方?”正当他抱怨着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就是它!”他用松香替代黏土作为粘合剂,重大的技术难题被突破了。
这看似是“神的启示”,但实际上“是神看到我那样拼命工作,那样苦苦思索,神可怜我,赋予我智慧。我想事情只能这样解释。”
一开始稻盛对陶瓷也没有什么兴趣,这和很多年轻人的抱怨差不多。
稻盛告诉自己“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随着不断深入地研究和实验,“或许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在钻研这项研究吧”。这样一想,枯燥的研究也就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还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工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
恋爱中的人再辛苦也不觉得苦,要学会和工作谈恋爱,你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稻盛为了一个实验数据的正确,一下子高兴地跳了起来。
一个年轻人教训他:
“一个男子汉,为了一个数据就这样蹦蹦跳跳,真是轻薄!”
稻盛立即反驳:
“你说什么?因为小小的成功就能感到喜悦和感动,这样多好!……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两年后,那个年轻人悄然离开了公司。
稻盛为了研究如何让“水冷复式水管”整体均匀干燥而不发生裂痕,晚上在炉窑附近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个通宵都慢慢转动着水管,用这种方法干燥,同时防止水管变形。
稻盛声称他能够听得出产品的哭泣声。只要产品稍有瑕疵,他就能立刻感觉到。有一次,他坐在车上突然觉得车有问题,司机检查很久都没发现问题。但他坚持听到了汽车机器的哭泣声。于是拉到店里检查,果然是轴承缺了一颗弹子。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
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然型”的人;
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稻盛认为公司里,“不燃型”的人大可不必留下;“自燃型”的人要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永远工作在“漩涡中心”,也就是公司的关键问题解决中。
在稻盛接手日航的第一天,一下飞机,他就对日航的高管说:“从今天起,日航的每一个管理者,必须24小时都思考关于日航的问题,我们才有希望。”
这就是要求所有人成为“自燃型”。
工作要不断设立高目标
京瓷创业时只有28名员工,但只要一有机会,稻盛就会对员工说:
“我们要成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
达到西京原町第一以后,就要瞄准中京区第一;
达到中京区第一以后,就要争取京都第一;
达到京都第一以后,就要争取日本第一;
再然后,当然就是要达到世界第一。”
你首先要敢于想,如果连想都不敢想,要做到就更不可能了。
只有不断地坚信,这种愿望就会成为愿力,会成为你的潜意识。机会就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