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德
TUhjnbcbe - 2024/4/28 18:19:00

2月7日,走进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五甲村,记者被村口路旁一棵挺拔的古柏吸引。五甲村支书徐黎明介绍:“这是‘会师柏’,80多年前红二、红六军团就在树下胜利会师。”

会师柏

80多年的岁月峥嵘,古柏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成为那一段光辉历史的见证者:
  年夏,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进入黔东,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奉命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
  9月19日,红六军团兵分两路,进入贵州。通过锦屏、黎平,进入苗、侗两族聚居地清水江流域。10月4日,红六军团在瓮安县猴场接到中革军委电令,向红三军所在的黔东苏区靠拢。10月7日,红六军团经过石阡甘溪时,遭到黔、湘、桂三省军阀的围剿,损失惨重。后红军主力转移后,经英家槽进入印江,在五甲村古柏树下与前来迎接的红三军先头部队会合。

木黄会师柏

木黄会师后,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印江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统一行动。
  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木黄胜利会师,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第一次会师,它标志着红六军团胜利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标志着两军进入新的历史转折点,为后来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军团胜利会师后,又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敌军,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木黄会师纪念馆馆长冉光辉介绍。

学生走进木黄会师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古柏悠悠,岁月峥嵘。80多年前,红二、红六军团在铜仁印江、沿河、石阡、德江、江口等地留下足迹,谱写了壮丽的革命诗篇。
  如今,老区干部群众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在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指引下,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会师柏前,放眼望去是鳞次栉比的食用菌大棚。“我们以红军精神为引领,大力发展食用菌、经果林等产业,成功摘掉了‘穷帽子’。”徐黎明说。
  昔日贫困落后的木黄镇,发扬长征精神,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茶叶、精品水果、蔬菜等绿色产业,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形成山顶种茶、山腰种果、山底种菌蔬的立体布局,成为印江名副其实的产业强镇。
  据统计,过去五年该镇就发展了食用菌亩,茶叶余亩,高标准种植蔬菜余亩,青脆李、红脆李等精品水果余亩,辣椒亩,烤烟亩。
  记者在木黄镇文昌村见到,村支两委干部正忙着算分红账。村支书徐明成说:“今年村集体经济将拿出7万元进行分红,惠及全村户建档立卡户。”
  年印江引进同发集团,在文昌村建立印江同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千余户群众发展双孢菇80万平方米。

木黄镇五甲食用菌基地上群众在采菇

文昌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等产业成效显著,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将享受分红。“我家预计能分红元。”村民向梦琴说,除了分红收入,她家里1.2亩地流转给园区发展食用菌,每年有近千元租金,加上自己就近务工,年收入约有一两万元。
  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昔日红二、红六军团在黔东大地上走过的崎岖小道,如今已变成平坦油路;当年缺衣少食的穷苦大众,如今已不愁吃、不愁穿,实现脱贫增收,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迈进。
  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等同志的率领红三军转战七千余里,挺进黔东,并在德江县枫香溪召开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

木黄镇党员干部到木黄会师纪念馆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枫香溪镇枫香溪社区90多岁的黄金儒老人感触深刻:“红军来到枫香溪的时候,贫苦百姓受地主剥削压迫,缺衣少食,苦不堪言,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来,枫香溪镇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坚持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核桃、茶叶、蔬菜、水果等绿色富民产业,取得了喜人成果。
  该镇“十三五”期间地方生产总值增加到9.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聪

编辑刘娟利编审田旻佳杨韬

1
查看完整版本: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