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大乐王恬通讯员吕志海
掌上咸宁报道
1月16日,在赤壁市官塘驿镇老虎岩村三组陈彩麟自然湾,记者见到一株树龄超年的古银杏树。古树盘根如爪、虬曲苍劲,经岁月洗练,仍常年苍翠。
千年古树何以“青春永驻”?记者在当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一棵古树传千年
葛仙山,据称在年前,葛洪曾在此修炼成名。
赤壁市官塘驿镇老虎岩村陈彩麟自然湾就在这座山上,这是一个普通的村湾,但是因为村湾的古树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湾成为游人打卡的热地。
这个村湾全部姓陈,陈彩麟是他们的祖先。据陈家后人介绍,在多年前,先人陈彩麟从外地搬迁过来,在此安居乐业,在屋的两旁分别栽了四棵银杏树,长成今年的千年古树。但是老屋右侧的一棵,在数十年前遭到强行砍伐,现在只剩下了3棵。
据赤壁市林业部门估测,这几棵树有多年的树龄。其中年龄最大的一棵银杏树高约31米,直径1.82米,围径5.7米,树冠20米,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
上世纪40年代,这几棵古树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一次又一次躲过了被毁的劫难。上世纪60年代,有人要砍掉银杏树,闻讯而来的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树下,坚决制止砍树,一时间双方争执不下。在此紧要关头,村里十几名老婆婆全部卧于树下,严严实实围成一圈,誓与银杏树共存亡,古银杏再一次幸免于难。
如今,幸存的古银杏枝繁叶茂,挺拔高大,成为站在这里的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默默注视着岁月的变迁,就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纯朴而坚强的村民,有关它的故事也代代相传。
村里人说,每到春暖花开和黄叶满地的季节,前来观树和拍摄的游人络绎不绝,有时一天来的车辆就有十几辆。
对于古银杏,村里的人爱它、敬它、保护它,此树已成为全村的镇村之宝,同时,也成了今天挺立在当地人心中的神树和吉祥树。
除了古银杏树,还有古枫香树和古栎树等,其中这棵栎树的树干中间是空心的,成年人可以随意进出。
在村湾老屋前是一口大池塘,层层瓦房屋脊沿着山整齐成排,房屋两边被金黄色的银杏笼罩着,风过黄叶如雨般落下,池塘、蓝天白云和金黄银杏以及青山组成自然的田园诗画。
采访时,住在村里的老人陈赞新正在编织篾器,他说,古树古村落和这葛仙山,以及竹林和三月漫山遍野的樱花等大家来。
一份呵护焕新颜
眼前的这棵古树胸径接近1.5米,需要3个人才能合抱……年12月15日,在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老虎岩村三组陈彩麟自然湾里,一棵一级银杏古树正在接受几位“树医生”的体检。
大家先是绕树一圈观察,随后有人用木槌敲敲树干,有人用手指扣动已经坏掉的树干,还有人在调试仪器,准备给古树做“拍CT”……忙上忙下的是赤壁市野保站的技术人员们,他们风趣地称自己是“树医生”。
据了解,赤壁市共有古树名木株。一级古树37株,二级古树株,三级古树株。树龄最大的是赤壁古战场银杏树,树龄年,树干最大的是官塘驿老虎村陈彩鳞古银杏树,胸围cm。株数最多的树种是三角枫株,古树数量最多的是官塘驿镇株。
赤壁市野保站负责人但朝文告诉记者,和树打了十几年交道,他们深知,给古树名木诊疗治病,除了现代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望闻问切”法也不能少。“望”就是看,比如他们会直接观察黄葛树叶片的斑点颜色来判断可能存在的病害;“闻”就是闻树枝树叶的气味,一些树体分泌物的异味往往预示着细菌类感染;“问”则是询问责任养护单位或个人,向他们了解近阶段古树的生长情况;“切”,就是从树木的长势来判断它们的健康状况。
与其他大树不同,古树有其特殊性,树龄长,根系深,新陈代谢慢,抗风险抗病害能力差。“在这些共性基础上,不同科属的古树也各有特点,必须一树一策,‘对症下药’。”但朝文说。
记者看到,有的古树树干缠满了白色的麻袋片,有的则用长杆进行支撑。“这些都是给古树复壮采取的一些措施。树干上缠的麻布袋里放入了药剂,通过熏蒸可以除虫;有的树已经倾斜了,受风的影响会有刮倒的风险,所以进行外部支撑防止倒伏。”但朝文说,同时,他们还会因树施策改善古树的生长环境。
寒潮过后,天色晴明。赤壁古战场风景区内,余岁的古银杏一树金灿,饱满的阳光挥洒在银杏叶片上,更金黄透亮。此刻,蓝天衬着银杏叶,绝美。
“这棵古银杏不一般,赤壁棵古树,它是最老古树。”但朝文说。
千年银杏仍精神抖擞,笑傲赤壁古战场,离不开细致保养。但朝文介绍,几年前,古银杏树出现部分树叶焦黄、树枝枯死现象,呈现明显的生长衰退。经专家会诊确认因地面广场多次改扩建导致根系生长受阻,影响古树生长。通过采取拆除硬质铺装,设置地下排水、通气系统,改良土壤等复壮救治措施后,它就明显精神饱满,每年生发的叶片多,秋季也结果了。
一生守护续传奇
在赤壁市余家桥乡,七旬老人李德瑞坚持保护百年古朴树20多年。他说:“这棵古树,就是我的命根子,谁都不能破坏它。只要我能活一天,就要不惜一切地保护好。”
百年古树,挺拔乡间,村落里倔强生长;七旬老者,与树为伴,默默护树二十余载。
在赤壁市余家桥乡月星山村,七旬老人李德瑞坚持保护百年古树20多年的故事广为传颂。
记者跟随李德瑞老人的儿子来到古树前。“这是一棵朴树,已有多年了。”老人儿子介绍道。只见古树挺拔于院内,树干笔直,枝若盘虬,树形为广阔伞形,树高有20多米,三个人都抱不拢树干。
问及为何有护树情结,李德瑞的儿子说,老人常常念叨:“天气热树下凉快,下雨天可以避雨,树给人这样多,所以人要尊敬树。”
李德瑞自小住在村里,每天都从山上砍枯木,挑到街上叫卖,靠着山林供养生计,敬畏一草一木。上世纪50年代,有人要砍树烧木炭,这棵凤凰树因树身还小,逃过了一劫。
时光飞越30年之后,当年的小树已经变得粗壮,绿叶成荫,李德瑞50多岁了。
当时村里有次修路,老凤凰树挡住了施工,有人想砍树。李德瑞找到当时的支书,几次三番说情,“村里人靠山林撑起家计,这棵凤凰树伴乡亲们走了这么多年,我们舍不得它啊!”说到动情处,老人眼睛都湿润了。
成功地救下凤凰树后,李德瑞特地搬迁住所,来到离树只有几步路的地方定居,这样他才放心。二十多年来,每年7、8、9月,“夜蛾“会引发树害,老人也会抓住幼虫群集危害时期,用药剂防治树害。
冬天落叶时,树叶如雪花飘落。怕影响乡邻,李德瑞老人一天要扫十多次。
“父亲经常扫到腰都直不起来,也不休息,年纪越大,越加勤奋。他说,不扫叶子的话,怕村里有人‘嫌弃’古树”。李德瑞的儿子说。
前几年,子女们为尽孝,将老人接到城里住。将近半个月,李德瑞每天都打电话回老家,问“树叶落很多吗?”“我不在,记得要清扫啊!”后来子女实在没办法,只好提前送他回老家。
“这棵古凤凰树,就是我父亲的命根子,谁都不能破坏它。父亲常说,只要他能活一天,就要不惜一切地保护好这棵百年古树。”李德瑞的儿子说,让老人开心的是,近年来,林业部门对这些散落在乡间的古树“遗老”都进行了重点保护。
责编:张敏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