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花繁叶茂在B站破圈,一因剧集,二为弹
TUhjnbcbe - 2025/2/7 16:59:00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www.bdfyy999.com/m/

“从没想过我在B站会看《花繁叶茂》这种类型的电视剧,然而它确确实实吸引到我了。一因为真,二因为实,三因为满。”

在电视剧《花繁叶茂》的B站评论区,经常能看到类似的“真香”言论。要说将年轻人变成扶贫剧的忠实观众,这部剧的确做到了。

评论中所说的真实,与《花繁叶茂》的来历不无关系。这部剧改编自欧阳黔森创作的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里边的事件和人物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原型可循。

比如故事发生地枫香镇花茂村,便是现实中贵州遵义的花茂村。

另外,剧中隔壁村任劳任怨的老支书,在现实中的原型是曾获得“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荣誉的黄大发。有现实原型打底,剧中的扶贫政策和动作便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截止目前,《花繁叶茂》在豆瓣获得了7.8分,在B站评分更是高达9.4,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部剧获得年轻观众青睐的必然和偶然。

先解决扶贫者的问题

在同期的扶贫作品中,塑造村民群像,搭台让他们唱戏,成为活跃剧作的重要手段。毕竟讲述一个村的扶贫故事,通常围绕村民和干部展开。

而《花繁叶茂》实际上讲述的是三个村子的故事。据主创描述,该剧最初的剧本是以枫香镇的书记石晓峰为主角,但在修改的过程中,觉得满脑子主意的花茂村村主任唐万财更适合当主角,因此便调整了剧本。

从成片来看,即便唐万财当了主角,镇委书记和周边村子也有着相当的戏份。因此,通过塑造一群干部来表现扶贫工作会让叙事更加集中。

但是,当这一群干部聚到一起时,每个人身上的问题也就浮现了。

首先是村干部对阵扶贫书记。花茂村的第一书记欧阳采薇上任之初正干劲十足,正赶上村主任唐万财和会计何老幺开会。这俩“老油条”见新书记驾到,三言两语便把欧阳采薇捧上了天,而后便趁机怂恿她去村口拦要外出打工的年轻人。

两人配合得极为默契,甚至都不需要经过阵前演练,就让新书记带头发起了冲锋。

当然,这二人并非心藏祸心,更像是一次对新人的考核,毕竟他们浸淫基层工作几十年,早就练就了一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领。从这个方面讲,欧阳采薇这个初出茅庐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课要补。

其次是扶贫书记之间的差别。其实自打有了“大学生村官”这个概念开始,人们心中就有疑问“他们是扶贫,还是镀金”?

《花繁叶茂》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在本剧中,既有欧阳采薇这种一心想做出实事却缺乏经验的人,也有隔壁村那种满嘴官话、混一年就溜的第一书记。

扶贫者也浮躁,领导岂能看不出他心中的小九九,一句“他不扶贫,你不脱手”就警告了他,却也能理解小年轻们的想法,只能慢慢来了。

第三是村干部自身的反差。别看村干部们对“三改”“土地流转”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他们首先是个农民。真要牵扯到自家的房子和地,他们可能翻脸比谁都快,偏偏在劝解别人服从政策时干劲十足。干部尚且如此,村民的犹疑也就更好理解了。

不过对于电视剧来说,这种形象塑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反映了农村改革的真实现状,也增强了戏剧冲突。当村主任唐万财想通以后,亲自开着铲车拆掉自家祖屋时,再没人说一句反对的话了。

戏里戏外皆幽默

《花繁叶茂》的幽默很有技巧,且多数情况下有所妙用。

其一是展现真实农村人的行事语言逻辑。比如花茂村会计何老幺,老是记不住欧阳采薇的名字,便想了一个土办法:死记“欧阳”二字,然后朝地上“踩”上一脚,便能想起“采薇”二字了。

其二是用幽默包裹一闪而逝的讽刺。比如镇委书记来花茂村视察,村干部便组织了一群小学生迎接,但因为不知道领导几时到达,所有人便只能站在村口等。

想必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遭过这种形式主义的罪,尤其遇上冬天,便要在冰天雪地里站上几个小时,还得在领导到达之后,举起僵硬的手臂重复“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剧里最终以一种颇为喜剧的方式结束了这场闹剧,逗笑了屏幕前观众的同时,也保住了那一丝讽刺意味。

其三是塑造人物形象,加深观众印象。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村主任唐万财了,他的外号“唐三草”正是他一直单身的原因。“兔子不吃窝边草”“好马不吃回头草”“天涯何处无芳草”,此“三草”便是单身必备语录。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深究,《花繁叶茂》的网播平台并非B站一家,为何偏在B站受到热烈欢迎呢?

首先与主演王迅有关。王迅在B站用户中有着较好的观众缘,关于他在影视剧和综艺《极限挑战》的CUT在B站均有着较高播放量。《花繁叶茂》在B站开播之初,便有不少观众在弹幕和评论区表示“闻‘迅’而来”。

其次,我想与B站的弹幕文化也有着很深的关系。

B站作为年轻用户的聚集地,一直在深耕弹幕文化。其用户的造梗能力和玩梗能力有目共睹,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花繁叶茂》的戏外幽默。

比如,唐万财的前妻想要见儿子多多一面,但是多多并不想见她,她就一直在身后喊。

当“多多”“妈妈”这两个关键词结合起来,再加上妈妈追着儿子跑的画面,便有人想起了那些年被妈妈和拼多多支配的恐惧。

于是,弹幕上的玩梗专家便出现了:帮妈妈砍一刀好吗?本来是一个非常伤感的情节,却因为弹幕而变成了一出喜剧。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村里的牛和狗抢了主角的风头,被弹幕热烈讨论,反而呈现出一片“哈哈哈哈哈”的氛围。

一方面,《花繁叶茂》本身的幽默吸引了不少观众;另一方面,它又像一个素材提供者,经过弹幕的二次解读,成为另一种幽默。

前几日,著名编剧高满堂在接受采访时说,主旋律作品如果想要争夺市场,就要让年轻观众愉快地接受。所以,好的主旋律作品应该是先有意思,再有意义,而不是很有意义,没有意思。

这种说法在《花繁叶茂》的成功中也得到了印证。除了真实,幽默才是吸引年轻观众的第一驱动力。

不过,将主角从镇委书记换为村主任的弊端也终究存在,镇委书记和其辖下的几个村子戏份仍不少,这就导致叙事多少有些散乱之感,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到底是哪个村。

此外,干部们的喜剧风格足够接地气,但一涉及到政策相关,便又开始了文件背诵,落地始终不够完全。

看来,扶贫剧如何能从搞笑名场面进阶到政策戏也能出名场面,还需继续探索努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繁叶茂在B站破圈,一因剧集,二为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