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助脱贫
“挑担趋田者,立锄翻土耕”。走进百里杜鹃沙厂乡走进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兴隆村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春色入睑,基地务工人员正在有序地打窝种菜,天有微雨,不阻激情。
“我不是这里的人,我是来投奔我女儿家,我从去年都来这里做的了,十块钱一个小时,我来得早,一天就可以得一百多块钱,都是手上活路,不太累”兴隆村的杨绍珍高兴地说道。
杨绍珍正在种菜
近年来,沙厂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进贵州宏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高山冷凉蔬菜产业。
贵州宏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谌宏江介绍,贵州宏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与年,今年,该公司在兴隆村共流转土地亩,种植白菜、莲花白等发展“短平快”蔬菜,以去年的种植情况来看,今年亩产量预计达斤以上,按2角每斤的保底价来算,都是可观的,能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致富。
迎着春风,沙厂乡百里杜鹃华熙农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培育基地大棚内的香菇也正茂盛生长,菌棒注水、香菇烘烤等各种工序交织起致富的网。
烘烤间、鲜储间,负责人周家华不断向记者介绍各种不同品质、不同价格的鲜、干香菇,满怀信心。
周家华(左二)介绍干香菇
“我们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明确产业效益机制,优先让贫困户和社员参与务工,使农户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周家华说。
野坝组的朱绪琴就切身感受到这种利益,在基地务工,她一天就可以拿到元左右的工资,家里的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沙厂乡副乡长江华银说,沙厂乡主要发展烤烟、茶叶、蔬菜三大支柱产业,目前规模已见、成效已现,在发展这些产业的同时,涌现出如辣椒大户晏大琼和晏大海兄弟般很多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目前全乡产业每年向乡里纳税万左右,已于年脱贫出列。
下一步,沙厂乡将重点以支部引领产业结构,书记、乡长、副书记、分管乡长在营华村、兴隆村、营竹村、拉车村牵头打造示范点“种给百姓看,带着农户干”,组织好百姓,围绕三大支柱产业纵深发展。
产业支柱破困境
大水乡和沙厂乡一样,都属百里杜鹃管理区辖下。近年来,大水乡紧紧围绕“调结构、促旅游、增收入、助脱贫”的发展思路,以调减玉米种植为基础,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工作。努力建设打造一批“农旅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样板点,同步推进烤烟、中药材、茶叶、蔬菜、食用菌等带富力强的产业,积极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围绕全乡2.6万亩耕地实施产业布局。
炉山村枫香组的罗珍菊,产业公益性岗位的获得者,男人去世早,独自带两个孩子生活,后来孩子结婚后出去打工,她又带两个孙子,一度窘迫的她从来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能在家门口就业,因为她自己知道枫香组的状况。
从炉山村联系领导罗华明的讲述中听出,曾经的枫香组,真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处于山之夹缝之中,交通不便、土地破碎,天不赐饭、地不出粮,传统种植根本就是吊着一口气,57户农户,住的普遍是土墙房,木架房都算得上“豪宅”,后来因其他各种因素,12户搬离,奈何剩下的无计可施,这就迫使年轻劳动力背井离乡,踏上打工“征程”,余下老人、孩子在这个“老窝”里苦苦挣扎。
后来,国家脱贫政策出来,为枫香村带来曙光,各种帮扶接踵而至,各级领导班子共同调研,后来发现这是一个种植中草药的好地方,于是中药材就开始“治”起了这个村子一直以来贫困的这个“病”,如今,除了搬出的12户外,有30户贫困户加入了种植队伍,其他5户也能就地务工,仅在刚过去的年,多亩的种植面积除了流转费外共付出务工费11万左右,家家住上平房。至此,枫香组逐渐转向“柳暗花明”。
大土组,也比枫香组好不了多少,以前经济落后,人们思想也落后。如今80多岁的赵某英,是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宣传者,让一直认识她的人感觉到不可思议,过去的她可是众人皆知的“狠角色”、“刁民”,她有三个儿子,一个打工十几年杳无音讯、一个儿子不孝,一个是五保户,家里条件非常困难,心里的不平衡导致她不是惹东家就是惹西家的,要么就是刻意无理找国家的麻烦,大家对她的感觉就是有理说不通,后来通过危房改造解决她家住房,通过低保和其他帮扶措施使得她家基本生活得到解决,最主要的是她看到别人家把土地流转出来发展产业获得不菲的收入之后,她心动了,最终通过相关人员的劝说,她把7亩左右,按照元每亩土地流转出来,生活越来越好的她自发成为了“宣传员”。
当然,结出好的果,必有壮的根。好的决策和做法就是这条壮实的“根”。对于产业发展,大水乡有着它的一套。 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机制。其次是立足优势资源,布局特色产业。再次是强化龙头引领、支部领办作用。
目前,大水乡共完成土地翻犁亩;储备种子吨、种苗万株、肥料吨、地膜38吨;烤烟育盘、辣椒育苗盘、马铃薯种植2亩、蔬菜种植1亩、中药村种植亩,蓝莓种植90余亩。
大水乡南瓜种植培训现场(陈羽摄)
大水乡委员张黔忠介绍,针对现阶段产业发展不够成熟、人力资源比较匮乏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紧盯重点区域管理,谋划产业落实、围绕产业融合做文章,延伸产业链。
整体统筹是关键
其实,沙厂乡和大水乡只是百里杜鹃管理区的缩影。近年来,百里杜鹃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总体要求,按照“一产景观化、发展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抢抓革命性时间节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在巩固好烤烟产业的同时,把茶叶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打造,重点推进中药材、蔬菜、花卉、食用菌“四大”产业的“”产业布局。
同时,坚决巩固已调减的8.62万亩玉米面积(其中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万亩,年调减4.12万亩),紧盯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9万亩目标任务,坚决杜绝已调减区域再反弹种植低效玉米。使全区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经作物比重得以大幅提高。
目前,全区共种植茶叶4.5万亩,种植花卉2.5万亩(主要有玫瑰、月季、紫薇、桂花等品种),累计种植蔬菜6万亩,以辣椒、白菜、莲花白为主要品种,其中辣椒2.1万亩、白菜2.5万亩、莲花白0.35万,香葱、黄瓜、茄子等时令性蔬菜1.05万亩。种植中药材1.01万亩,种植食用菌2亩(以冬荪(白鬼笔)和香菇为主)。
百里杜鹃各种产业交织,遍地开花,脱贫致富不是梦,小康之路不再长。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金腾
编辑顾野灵编审李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