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是一种错位的资源。厨余、下脚料等有机垃圾可用于生产化肥或沼气,金属、玻璃、塑料、废纸、布类、木材、废轮胎等可回收再利用,制成产品。即便是看起来没有用的建筑垃圾,人们也可以通过回收利用来发挥一些余温。其中有一种垃圾是很特别的:它们是合成聚合物化合物。他们是相对纯净的一大类人造物,是现代有机合成工业中结合了许多简单有机物的原料。按其弹性和塑性特性,人们将其分为三类: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
虽然自然界有许多天然的有机聚合物,例如松香等树分泌出的天然树脂,但它们分子较轻,结构简单,通常作为工业用合成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的原料。换言之,人类有机合成的聚合物是工业生产的,自然界几乎没有类似物质。高分子产品因其独特的自然属性和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一方面,20世纪以前几乎不存在于世界上;另一方面,50年代后的爆炸,充斥着每个现代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人类文明的纪念物。
塑胶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些年来,垃圾分类并不理想,塑料垃圾(这部分不包括废轮胎)经常与其他垃圾混合在一起,即使是在北京,也不算在内。在被送往垃圾填埋场、焚烧场或回收企业之前,人们必须以机械和人工方式进行分类。大城市就是如此,欠发达地区可想而知。而在世界范围内,塑料制品的低回收率自然就是高焚烧率、高填埋率和高弃置率。在年,中国总共诞生了万吨之多的塑化产品,其中7%是废弃塑料产物的,32%是被掩埋的,也就是说,39%是自然的。
据金塑宝估计,从年到年,全世界的人类活动共生产87亿吨塑料,其中25亿吨仍在使用中(例如,每个人家中都会有一些古老的家用电器),仅有7亿吨被扔进焚烧炉燃烧成一团黑烟,仅5亿吨的废塑料通过回收利用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余46亿吨则被填埋和废弃在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