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舞团二十周年 《二十四节气》天桥剧院再度上演
作为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人为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其中不仅涉及到*治、经济、*事、科技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由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变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或在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的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在主题、叙事方式、社会意义等多个方面与战争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海明威的多部作品,如《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德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规》等。这其中有的作品直接以二战为题材,反映了残酷的现实,有的通过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语言风格方面,也有严谨平实、幽默荒诞、巧妙讽刺等不同类型。在所有与二战有关的文学作品中,C?S?刘易斯所著的《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可以说是较为特殊的一部,它没有其他文学作品的黑暗与压抑,并且在创作之初就将读者群体设置在青少年身上。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不仅导致了美国黑人个人人性的压抑、心理扭曲和畸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社会内部美国白人与黑人社会、文化冲突的重要根源。黑人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困惑、怀疑和追求成为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的重要线索。艾丽丝?沃克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最为杰出的一位,她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说的是在一个黑人家庭中,受过西方白人教育的大儿女回家看望母亲和妹妹,由于受自身性格、经历和教育背景的影响,三人对待祖母留下的两条手工制作的百纳被的态度不同,而引起争执的故事,这三位角色分别是: 黑人母亲(Mama),大女儿迪依 (Dee) 和小女儿麦琪(M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