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西方四大军事家
TUhjnbcbe - 2021/2/3 12:12:00

西方四大*事家

在战争不断的欧洲上,有四位叱咤风云,横扫欧洲的*事天才。

他,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是亚历山大大帝。他,自幼许下承诺,要终身与罗马为敌。他是战略之父汉尼拔。他,花八年时间征服高卢全境。他是凯撒大帝。

他,赢得四十多场战役,辉煌于《法国民法典》,落败于滑铁卢战役。他是拿破仑。

今天,就让小君跟大家谈谈这四位*事天才。

1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有人靠刀剑征服敌人,有人靠口才折服信徒,亚历山大大帝两样都擅长,他用口才获得了战士的忠诚,用刀剑建立了不可思议的帝国。这,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公元前年7月20日—前年6月10日),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事家和*治家。

##“伊苏斯战役”##

亚历山大大帝最著名的战役要数“伊苏斯战役”,公元前年秋季,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队(3—4万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队(12—13万人),在奇里乞亚(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进行交战。

马其顿*队攻占了几乎整个奇里乞亚后,沿海岸向叙利亚北部,朝腓尼基进发。波斯人通过阿曼山口前出至其后方,占领伊苏斯,从而断绝了它的交通线。此举出乎亚历山大大帝意料,但他没有惊慌,在探明消息后,决定与大流士进行对战,为此将自己的*队折向伊苏斯。两*在皮纳尔河附近(伊苏斯地域)相遇。大流士的*队排成长达4公里的两个横队。

马其顿*队的战斗队形由3部分组成:右翼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指挥下的重骑兵,中央是重步兵方阵,左翼为色萨利骑兵、伯罗奔尼撒人等盟*。马其顿方阵的坚决突击决定了交战的结局,这个方阵首先击退了波斯人的左翼,尔后与色萨利骑兵协同,合围并歼灭了处于大流士*队战斗队形中央的希腊雇佣兵。波斯人逃窜。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队开始追击敌人,但是过迟,因而使波斯人免遭全歼。伊苏斯战役的胜利,开辟了亚历山大东征的新纪元。

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融合东西文化,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2战略之父汉尼拔

“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这是对汉拔尼的评价,也是汉拔尼的真实写照。

汉尼拔·巴卡(前年—前年),北非古国迦太基统帅、行*官,*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汉尼拔·巴卡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事锻炼,在*事及外交活动上有突出表现,当代仍是许多*事学家所研究的重要*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

##“康奈城战役”##

公元前年夏,在南意大利的康奈附近的原野上发生了一场西方古代史上著名的大战役——康奈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是:罗马步兵8万,骑兵6千;汉尼拔步兵4万,骑兵1万。从力量对比看,总的兵力汉尼拔比罗马弱,但他却占有骑兵优势。双方沿奥菲都斯河列阵,罗马阵线的中心部位是密集的重装步兵,骑兵配置在两翼,目的是以强大的步兵猛攻敌方的阵线;汉尼拔则把步兵排成半月形,突面对着敌人,骑兵放在两侧。

战斗开始后,罗马步兵向敌人阵线的中心部位发起强攻,敌人的中心部位开始后缩,罗马*队继续向前逼进,结果阵线越拉越长,队伍越陷越深。这时,汉尼拔的两翼步兵发起了攻击,骑兵也向罗马骑兵冲杀过来,在打垮罗马骑兵后便包抄到罗马步兵后面,立即形成了对罗马步兵的包围圈。罗马*队惊慌起来,阵线开始混乱了,士兵越挤越紧,密集得使敌人枪无虚发,石无虚投。结果罗马*队大部分阵亡,万余人被俘,幸存者甚少,汉尼拔*队仅损失六千。后来,“康奈”成了包围并全歼敌人的大会战的同义语。

要说汉尼拔的影响,那必然要谈起他的战略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外交上孤立敌人。

第二,就是汉尼拔最令人惊叹的杰作了:模糊的国界线,*队就是国家的边境。

第三,战略思想就是“分化瓦解”。

第四,不算战略思想但是也算是个伟大的创举:信息的获取和间谍的应用。

第五,汉尼拔在其战争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队中有很多的雇佣*。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吴于廑先生评价汉尼拔:“汉尼拔是一位在世界古代*事史上可以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和古罗马的凯撒并驾齐驱的*事统帅。”

3战争之王凯撒

“我来,我见,我征服”(拉丁语原文:Veni,vidi,vici)。这是凯撒大帝的名言,也足以看出凯撒大帝的过人的*事才能。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JuliusCaesar,公元前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事统帅、*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阿莱西亚战役”##

阿莱西亚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2年的九月,在高卢地区的阿莱西亚。作战的一方是凯撒指挥的罗马共和国*团,他手下的助手有骑兵统领马克·安东尼、提图斯·拉比努斯和盖尤斯·特拨纽斯,另一方则是阿维尔尼人维钦托利领导的高卢部落联*。

恺撒把维钦托利包围在阿莱西亚里,因为强攻无望,他下令造了一道内围墙围困阿莱西亚,包围的时候不小心漏了一队报信的骑兵,恺撒料到援*会赶来,便又下令建造了一堵结构相似外围墙以挡住援*。城内的维钦托利八万人,城外援*恺撒在《高卢战记》里宣称是二十五万人,实际应该是十万人左右,恺撒当时只有三万罗马士兵,还需要同时应对内外的敌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倒数第二天时高卢援*六万人进攻城墙缺口,恺撒亲自带领六千骑兵爆这六万人的局,极大的鼓舞了城墙里的步兵,士气大作,高卢人则因为罗马*团突然发威和背后遇袭仓皇溃退,最终成为罗马骑兵的刀下*。

凯撒大帝的一生,无疑是精彩的。四十岁前:早年丧父,遭受放逐,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四十岁后,征战沙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4法兰西雄狮拿破仑

“不想当将*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句话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当然,这句话也激励着小君不断前进。这正是拿破仑的名言。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年8月15日-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出生于法国的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事家、*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缔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年11月6日,拿破仑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年6月18日,由法*对反法联*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战役结局是反法联*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拿破仑应等待联*侵入法国,时日一久必因粮食缺乏而自行崩溃。

拿破仑在经历滑铁卢战役之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却这么评价自己:“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这部《法国民法典》。”

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爱德华七世)来到老残*人退休院(巴黎荣誉*人院),女王让王储(爱德华七世)在伟大的拿破仑灵柩前下跪。多年之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这,无疑是对拿破仑最佳肯定。

小君崇拜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凯撒大帝和拿破仑,但也仅仅崇拜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极高的*事才能和胆量以及那不畏艰险,无畏失败的王者之范。但战争向来都是罪恶的,当今社会之下,我们更应该崇尚和平,维护和平!

END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王跃东

校对:王从容郑欣

审核老师:付亚男

投稿邮箱:7911927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方四大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