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非酒精性肝病(NAFLD)是目前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在美国,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受到NAFLD的累及;而中国也一直是肝病大国。NAFLD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肝细胞中过度的脂质累积,尽管肝脏脂质的来源众多,脂肪细胞通过脂解作用(lipolysis)释放的游离脂肪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来源,因此,寻找脂肪细胞释放脂质的开关,即脂解作用的关键调控因子,对于探索缓解脂肪组织功能异常和NAFLD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年3月18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PhilippScherer教授团队(安宇博士为第一作者)在JournalofHepatology上发表题为Themitochondrialdicarboxylatecarrierpreventshepaticlipotoxicitybyinhibitingwhiteadipocytelipolysis的文章,首次报道了线粒体二羧酸转运体mDIC参与调节脂肪细胞lipolysis的关键作用,即mDIC通过将琥珀酸succinate转运至脂肪细胞外空间,并进一步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的作用抑制脂肪细胞lipolysis,从而大大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NAFLD病变。1.脂肪组织mDIC在NAFLD病人中显著降低。早在年,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就鉴定出mDIC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然而mDIC在脂肪细胞中的生理作用并未被阐明。作者首先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以及对肥胖病人和NAFLD病人脂肪组织中基因表达的检测,确认了在人群中白色脂肪组织mDIC(基因名SLC25A10)的表达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显著负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在NAFLD病人中,脂肪细胞mDIC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甘油三酯含量也呈显著负相关。2.细胞器水平:mDIC敲除减缓而mDIC过表达加速succinate转运。为了进一步探索mDIC在脂肪细胞中的作用,作者建立了脂肪细胞特异性mDIC敲除(mDICiKO)与mDIC过表达(mDICiOE)小鼠模型。在从这些小鼠模型中分离线粒体之后,研究人员首先探索了线粒体代谢物转运的变化。令人惊讶的是,在所研究的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中,只有琥珀酸succinate的水平有显著改变,而且mDIC敲除特异性的减缓succinate从线粒体内转运至线粒体外,而mDIC过表达则加速succinate的转运。3.在体水平:mDIC敲除导致脂肪细胞lipolysis失控并促进NAFLD发展。上述脂肪细胞succinate转运以及水平的特异性改变引起了作者的进一步兴趣,之前已有研究组在Cell发文报道succinate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受体SUCNR1/GPR91抑制脂肪细胞lipolysis,因此,作者推测mDIC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lipolysis的调控。后续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作者的猜想:脂肪细胞mDIC特异性敲除可以在离体和在体水平导致lipolysis失控,而mDIC过表达则有效的控制了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而对于lipolysis的调节则进一步带来肝脏脂*性的变化,在mDIC敲除鼠的肝脏中,作者观察到了更为明显的脂质累积,进一步的分析也发现肝脏具有更为明显的炎症反应以及纤维化改变,与之相反的是,mDIC在脂肪细胞中的过表达则有效的防止了高脂饮食下NAFLD的发展。尽管本文已经提供了详实的证据证明了mDIC通过转运succinate参与脂肪细胞脂解作用调控,并进一步影响NAFLD的进展,但依然留下了不少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比如:1.Succinate受体SUCNR1/GPR91在脂肪细胞中是否有其他作用?在文章中,研究者通过CRISPR/Cas9的手段对SUCNR1在脂肪细胞中进行了特异性敲除,证明了这一受体对于mDIC介导lipolysis调控作用是必需的。最近也有文章报道SUCNR1参与调控脂肪组织炎症反应,因而SUCNR1在脂肪细胞中的其他作用也值得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