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主要知识整理
TUhjnbcbe - 2021/7/23 16:50:00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17.html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开氏温标:国际温标,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K

②华氏温标:华氏度,符号:℉

③摄氏温标:通常温标,用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作:零下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比较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比较细,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他们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有一个“缩口”,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后再测人体温度,不甩的体温计再次使用时示数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

6.不同温度计的区别(主要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需要放热。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3)凝固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在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也不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也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3.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蒸发是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4)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5)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沸腾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7)沸腾特点:沸腾前吸热温度上升,气泡从下往上由大变小

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气泡从下往上由小变大

(8)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如深秋夜晚的窗户玻璃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凉玻璃后降温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4)真正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并不是气态的,而是液态的小水珠。“水蒸气看不见,看得见的都不是水蒸气,能看见水蒸气的都不是人”

5.升华和凝华:

(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2)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3)现象和应用:灯泡变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和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

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云雨雹雪雾露霜

雪、霜:凝华雾、露:液化

冰雹

7.综合(三态变化图)

年沪粤版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主要知识复习11.1—14.2主要知识整理

年沪粤版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主要知识复习1.1—3.5主要知识整理

初中物理沪粤版初三下学期各章节中的物理方法

初中物理沪粤版初三上学期各章节中的物理方法罗列

初中物理沪粤版初二下学期各章节中的物理方法

初中物理沪粤版初二上学期各章节中的物理方法罗列

(欢迎您的观看,谢谢您的分享和转发,感恩一路有您的陪伴!您若喜欢,可以长按下列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主要知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