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6月6日),是收割有芒作物,播种夏作物的时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梅时节。
芒种后,开始进入阴雨连绵的梅雨时节,空气潮湿,天气闷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伤津气,应注意清热解暑,饮食上宜清补。
夏季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湿热易伤脾胃,令人精神困倦,食欲不佳,养生上应以清热解暑为主。同时,大量出汗会耗伤人体津气,注意不要汗出过多,并注意补充水份,多吃生津止渴的食物。
夏三月饮食都宜以清补为主,多吃瓜果蔬菜,适当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丝瓜、*瓜、绿豆、西瓜等。长夏中也可少吃一些微温、微辛的食物,例如辣椒、姜等,有助于排汗祛湿。但不能太多,以防耗伤津气。忌肥厚油腻之物。
天气闷热,人易出汗,应勤换衣衫、常洗澡,使湿热发散。但出汗后不宜立即洗澡,因“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湿热之气会让人感到困倦,食欲不佳,应保持精神轻松,适当午休。
过去每逢端午,人们便要小孩佩戴装有蚌粉的香囊,用以吸汗。端午前后缝暑热与湿气,这些都是古人所谓的“邪”。邪能生病,所以将芳香药物装进袋子随身携带,以避邪驱瘟。不仅是端午,佩香囊是民间长久以来的习俗,也是中医里防病治病的方法。囊中多用芳香开窍的中药,除了辟邪除秽的意义之外,还有提神醒脑、散风驱寒、防虫祛湿等功用。
白芷、苍术、甘松香、菖蒲、蒿本、桂枝、高良姜、丁香、藿香、雄*、艾叶、佩兰、陈皮、薄荷、沉香或檀香各6克,冰片、朱砂各0.5克,研末。
*不建议一岁以下宝宝和孕妇佩戴香囊,尤其是麝香、冰片等药物,是孕妇忌用的。
*香囊应隔衣佩戴,注意避免贴身佩戴,否则药效会对敏感体质产生影响。
1.材料准备
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除了布、针线、剪刀等基本配置外,还要准备香囊的挂绳(可用棉线、麻绳或中国结),装饰物(珠子、流苏),以及填充物(棉花、药材或香草等)。
准备阶段先选好布料,并根据布料的颜色与个人喜好预先搭配好流苏、珠子等装饰。剪下适当大小的双层布料,用水溶笔在反面画出香囊的轮廓。
2.缝制轮廓
准备完毕后,用颜色适合的线沿画好的轮廓缝制双层布料。缝制的针法用回针(倒针)会比较牢固与严密。需要留一个大小合适的开口用作填充。以葫芦形为例,预留口大约为葫芦身圆弧的四分之一大小。
葫芦形的香囊可将挂绳系在葫芦腰上,但其他形状的香囊,在缝制时就要注意在适当的位置预先将挂绳和流苏缝进去。
3.填充材料
缝好轮廓后,将布料翻过来并整理好形状。先用棉花将边角的细小部位塞满,再用棉花裹一小勺分量的药材或香草,填充进香囊,然后继续填塞棉花,直到香囊内部足够紧实。
个头小巧的香囊做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用笔杆辅助整理形状和填塞棉花。
4.缝合收尾
最后,用包边缝或扣眼缝针法将预留的填充口缝合。在葫芦的腰部系上挂绳和流苏,手工香囊就完成了。
香囊没有统一的尺寸,但老师建议不要做得太大:一来,在制作时小香囊的填充更加简单一些;二来,小巧的香囊挂起来更加好看。
芒种后,天气湿热,不妨亲手做一个中药香囊,带在身边或赠与友人,既有药用价值,又是迎接夏天的一番心意。
以上内容节选自《LOHAS乐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