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稻盛和夫,国内有很多人不知其人,但提起马云、任正非,不常看新闻的人都知道,他们两位是有名的企业家。而这两位,都与稻盛和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日本的“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
他一生创富无数,27岁建立京瓷,52岁创办KDDI,目前这两家企业都进入世界强名单。78岁再出山,零薪水,不带团队到日航,他只用了短短10个月的时间,扭亏为盈,使日航重新回到世界强。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有很多企业家专门拜访,向他请教管理经营之道。
马云在阿里三次转型期,远赴日本,请教他如何度过难关,每一次,稻盛和夫都倾囊相授,告诉他在转型期内需要注意的点。
马云听完后,感慨到:“很多道理我刚明白,稻盛和夫早就清楚了。”
任正非也曾亲自拜访稻盛和夫,他对其很是尊敬,曾经公开表示“我还赶不上”。
他读过很多稻盛和夫的书,不知道是哪本,但思想却牢牢地印在脑海里,吸收进去,成为自己的精神食粮。
踹翻名贵松香,处理方式绝了
稻盛和夫的出身并不好,从小是别人口中的“笨小孩”,好不容易考进当地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面临找工作难的境地。
经人介绍后,他进入一家不知名的制造瓷器的小企业,进来第一个月,和他一起的4个人就因为发不出薪水辞职了。稻盛和夫也想走,但遭到哥哥的一顿痛骂,说你好不容易进入一家公司,应该老老实实地坐着,以你的条件很难再找到新的工作……
稻盛和夫虽然委屈,但仔细思考后,听从家人的建议,他决定不再抱怨,抛开一切杂念,每天只有一个想法“埋头工作”。
不知道从哪来的一种“干劲”,让这个“愣头青”和工作“较上劲”了,废寝忘食,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都快把家都搬到公司来了。
稻盛和夫为了解决新材料成型的问题,实验过多种方法,尝试过将黏土混合到镁橄榄石中,将之定型,但实验过后的效果很差。
那段时间,稻盛和夫日思夜想,每天“泡”在实验室里,连上班途中都在想这个黏性问题。
有一天,他一边想着一边走进实验室,太入迷没有留意脚下,抬脚将一盒名贵松香踹翻,他自己也差点摔倒在地。
正巧老板经过,看到稻盛和夫将这么名贵的松香踹倒了,洒落一地,很生气。大声喊着“谁把松香放在这里的?”,另一边,叫稻盛和夫到办公室,好好教训他一下。
但稻盛和夫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脚下沾了一鞋底的松香树脂,他没有理会老板的呼喊,立即捧起一把松香,跑到实验室架起锅,将松香和镁橄榄石一同放入锅中,一边加热一边混合,然后再放进模子中定型,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他终于做出了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绝缘体,解决了新型材料的难题。
老板本想借此事解雇稻盛和夫,看到他为公司解决了最大难题,还扭亏为盈,帮助公司创造了利润,就越来越欣赏他,将他升为企业高层。
总结
稻盛每次回忆起那一瞬间,总说那是“神的启示”。让他明白:身处逆境之中,只有拼命工作,就会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
稻盛和夫将工作做到了极致,凭着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他的工作观,事业观,影响了一大批的创业者。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家,他将自己的工作经验、管理哲学和人生智慧写进《心法》、《活法》、《干法》三本书中。
很多企业家崇拜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希望其能指点迷津。就自发成立了盛和塾,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就曾在盛和塾当过5年“塾生”。
30年来,盛和塾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多家企业,其中有多家企业成功上市,这三本书便是盛和塾的指导书籍。
除了帮助企业家,稻盛和夫还将自己对年轻人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做了解答,总结在《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这本书中,在职业选择、人生意义、人格魅力的提升等多方面,做了详细的解答。
不管你现在是基层员工,还是职场迷茫人士,或是正在创业的老板。这几本书都值得一读,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从此一路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