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能让诗仙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山,必定不会令人失望。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市北郊,是宣城市的文化地标和城市灵*。从江浙沪自驾过去很方便,大概3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一进景区,门口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简约而古朴,很符合江南诗山的文化气质。
李白《独坐敬亭山》石刻敬亭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自谢朓《游敬亭山》和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声名鹊起,直追五岳。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苏东坡、梅尧臣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
历代吟诵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便有了“江南诗山”的美号。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曾居住于敬亭山广教寺中,“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他,受到敬亭山水、人文灵气的浸润滋养,创作了不少书画诗作。
石涛纪念馆内《江南诗山》书法作品石涛纪念馆启功书法《敬亭》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雨后的敬亭山景区内,雾气氤氲,青翠欲滴,一片片茶园整齐地排列在起伏的山岭上,像绿色的地毯铺展开来。采茶人忙碌其间,采摘新茶。她们采的敬亭绿雪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茶,明清时列为贡茶。
此图为敬亭山茶园我沿着盘山步道一路攀登,地形错落而开阔,远处是青松翠柏,片片竹林,近处杂花生树,蔓草如丝。山坡上覆盖着刻叶紫堇,淡紫色的小花,还沾着清晨的露珠,清新秀丽,楚楚动人。
沾着露珠的刻叶紫堇敬亭山内的太白独坐楼太白独坐楼位于敬亭山南腰处,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在此他逗留了两年,并写下《独坐敬亭山》一诗。后人在此处建“拥翠亭”,并立碑记事,此亭又俗称“太白亭”。五层全木质结构,古朴大气。
在太白独坐楼前有几株杜鹃开得正好。敬亭山的杜鹃是一株株修长的小树,并不是市区常见的那种低矮灌木。在深山雨露的滋养下,花儿开得玲珑剔透,气质脱俗,自带仙气。
敬亭山内的红杜鹃敬亭山内的紫杜鹃落花满地,荼蘼之美站在太白楼上,向远处眺望,山色空濛,云雾缭绕,城市楼房都融进淡蓝的雾气中。
站在太白楼上远眺图离开太白独坐楼再往上攀登,就到了敬亭山最高点—天际阁。此时天已放晴,一路上清风拂面、莺啼婉转,站在天际阁,放眼望去:天空澄澈,白云流转。此时正适合领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诗词意境。
李白诗集32开精装题解注释全译中国古诗词鉴赏大会淘宝旗舰店¥31.5¥45购买天际阁远眺图下山时,路过“古昭亭”牌坊,这座牌坊为明代崇祯九年(年)宣城县令陈泰来建。“古昭亭”三个行书大字,就是陈泰来亲笔书写。古昭亭”也称“古昭亭坊”,以巨大石料砌成,两旁为两根方体石柱,上方连接石横梁,坊名刻在横额上,坊前有石砌台级。
古昭亭牌坊“双塔如两翁,颓然比肩立”,广教寺双塔为一对并肩比立、独特罕见的方形古塔。双塔形制相同,均为仿木楼阁式砖塔,塔高都是20米左右,各有7层。两座宝塔,既有宋代宝塔的韵味,又可见唐代宝塔的传统风貌,这种沿用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宋塔,在中国现存古塔中极为罕见。年,广教寺双塔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教寺双塔山下有一株年的老枫香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上挂着红绸带,被尊为神树。
年的老枫香树敬亭山风景区紫藤花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敬亭山海拔不高,胜风景秀丽而飘逸,人文历史积淀深厚,一边登山一边吟诵诗词,真是美的享受,诗山之称名不虚传。
·END·
图片来源:清欢亲自拍摄,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