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望城县的含浦镇有一个被称为蚂蚁山的小山包,年当地*府批准准备在这里建造一个大学城,可就在推土的过程中,司机们发现眼前的土是越来越硬,所以施工队只好找来了大型的挖掘机,这一挖呢还真是有所发现,在这个山包上竟然有座用青砖砌成犹如地下堡垒一般的建筑。
很快望城县的文物局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看到这样的建筑以后他们初步的判断这是一座古墓,于是乎工作人员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拿了两块青砖连夜送到了长沙考古研究所。那根据文物局送来的这个青砖规模比较大所以专家们给出初步的判断这是一个明代的青砖墓的墓砖。
第二天考古专家就赶到了蚂蚁山,在距离山包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就能看到这座青砖砌的券顶,走进后考古学家也都被这个气势非凡的青砖大墓震住了,并判断拥有这种规模这种形制的砖室墓,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是一个长沙明藩王的一个王室墓葬。那么蚂蚁山上这座青砖墓真的会是一位明朝的王爷吗?
经批准以后文物局对该大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然而在开工后发现大墓外层的青砖非常厚实,并且在墓砖的第五六层还运用了大量的松香,完全密封使其非常的结实,即使挖掘机在上边都没有丝毫的影响,而这个松香呢在明朝又是很贵的东西,这座墓的外面就铺了两层,这使得考古人员们貌似更加确信这是一座王爷墓。
经过现场人员的努力大墓的整个外形也映入眼帘,整座大幕呈“中”字型结构南北长8.5米,东西宽8.7米,顶部是一个拱形的大劵顶,建筑结构是十分的考究,考古专家们还在墓顶的一些青砖上发现了用石灰写着“永乐四年”的字样,那“永乐”也就是朱元璋在位时的名号,也就更加确信了这是一座明代葬墓。
当考古人员想要拆除外面的金刚墙(在墓门外再砌一堵厚厚的墙好对墓室起到保护作用)好去开启背后的墓门,然而在清理金刚墙的泥土里挖出一个两米多高既像口井又像座碉堡的小型石质建筑。当专家们看到这一个奇特的建筑以后是又兴奋又充满了疑惑,而就在对这个石质建筑开启工作始,刚拆下第一块石板的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本来是晴空万里的天气,当第一块石板启下来后突然乌云密布就开始下起了雨,并且就只有蚂蚁山这个发掘现场处下了雨其他地方依然是晴空万里!
在其他书籍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据说古代有些帝王在修建陵墓的时候会请高人做法设下诅咒,后世有人想要开坟掘墓天上就会电闪雷鸣给人警示。但是考古是一门科学,当雨停了以后继续拆除这个石质建筑后里面居然出现了一座精美的玉质佛塔而这座佛塔与中原的佛塔不同,而是藏族传教中的喇嘛塔。此塔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几个角的塔顶,第二部分就是共11层的相轮,接下来就是覆钵,下边就是塔基。
当把相轮取下以后发现里面还泡着一个黑色正方形的漆函并将其送到了实验室小心翼翼的打开后发现里面最外面是几个被丝绢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而后打开小包后里面是几本写得很规整的小楷体,用金粉写成的佛经,还发现这几本佛经有被朱砂批复过的痕迹。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在明朝只有皇帝才能够用朱砂批阅,毫无疑问这些东西都是从皇宫里来的。
因为金刚墙在砖与砖之间都用一些像糯米、沙子、松香脂粘得非常紧密。这无疑给考古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就在好不容易启下砖来却发现竟然没有墓门,完全封死的,这就让好多人当场傻眼。因为在古代王室的墓与平民不同,在自己生前就将墓建造好,死后不管是自己的棺椁、陪葬品还是以后的合葬的人都需要通过墓门。
于是考古人员只能从大幕正面的墙体凿一个洞进入墓室。当考古人员以后在前墓室发现了56件文物,主要都是一些木俑等。而在耳室里个摆着一口棺材且是两名妙龄的女子,很显然这就是朱元璋以后就出现的一种葬俗形式:殉人。这也就进一步证明了这应该就是一座明朝前期的王室墓。那么这座墓室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当考古专家们进入到后墓室后发现在地面上棺材里到处散落着精美的文物,并在寻找的墓志中却发现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并不是什么王爷而是“张氏妙寿之墓”的女子。那在专家进一步对墓志审读后发现这个人是明代第二代长沙王谷王朱橞的奶妈。众所周知古时候这个奶妈是一从孩子出生就在她的哺乳下长大,而这个张妙寿更是从朱橞小就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时间最长并且最亲近的一个人,因此在她死后谷王非常的难过并超出当时的礼法将自己的墓给了奶妈入葬并以王室级别的形式厚葬以表达张妙寿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