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茶采摘的季节。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是中国名茶之乡,受疫情影响,该镇的省定贫困村叫水坑村面临采茶工短缺的难题。
今日广州日报记者采访获悉,为确保不耽误春茶采摘,当地*府部门拟从农业妇联等部门中组织多名公职人员,免费为贫困户采摘和色选茶叶,确保防疫、生产和扶贫“三不误”。
▍组织公职人员为贫困户免费采茶
初春时节,顺着平坦洁净的柏油路蜿蜒盘山进入叫水坑村,四溢的茶香便扑鼻而来。不远处,水车悠悠转动,耳边则传来制茶机的隆隆响声。驻足远眺,竹林瀑布相映成趣,原始森林曲径通幽。而村里的枫香树叶红得透亮,为这个绿色的小山村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然而,一场疫情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对于叫水坑村茶农林金思来说,往年的现在已开始组织采茶工上山采茶,可今年他却遭遇采茶工短缺的难题。原来,由于采茶工多来自福建、江西等地,受疫情影响,部分地方交通运输还处于管控当中。然而春茶采摘期却不等人,这可把他急坏了。
不过,林金思面临的难题很快便能得到解决。叫水坑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庆辉告诉广州日报记者,针对贫困户用工问题,潮州农业部门拟在全市多个部门中组织30名公职人员,义务为贫困户采摘、色选茶叶,确保防疫、生产和扶贫“三不误”。
“叫水坑村是省定贫困村,贫困户的用工问题跟别的村不一样。”蔡庆辉说,疫情暴发之后,他带领工作队员遍访全村16户贫困户,对有劳力贫困户和农户的雇工问题提前调查摸底,做好用工应急预案,并走访一些老年人及防控知识较为薄弱的村民,进行面对面宣传指导,确保叫水坑村的春茶采摘能如期进行。
▍贫困村修出“致富路”除了为贫困户解决用工难题外,扶贫驻村工作队近年来的付出,也给叫水坑村带来翻天覆地的蜕变,令村民获益良多。
叫水坑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也是潮州市四个自行帮扶村之一,曾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经济落后。蔡庆辉介绍称,年开始,扶贫驻村工作队便着力解决村民最迫切的生产问题,完善生态茶园道路及灌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茶园生产条件。“山路崎岖狭窄,施工地点路程远,当时还是用骡子来扛水泥砂石的。”蔡庆辉说,溪香花至尖坑路段短短米用9头骡子运输材料,还修了10多天。现在村里通往茶园的机耕路已经有5条,全部铺上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管养茶园。蔡庆辉表示,今年他们将继续修建茶园道路,还向省水利厅申请万元专项资金,修建村水利工程,用于茶园区的用水灌溉。林金思称,以前村里进茶园的路是狭小的土路,坑坑洼洼,挑着肥料上山都要两三个小时,天气热的时候,茶叶运下山容易闷坏,生产效率低。“现在骑摩托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茶园了。”“一样是种茶,以前一年的收成只有1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林金思装着茶叶,准备卖给专门从汕头驱车前来的顾客。他笑着说:“现在茶叶质量提升了,每斤价格上涨了几十元,每年采茶0多斤,收入有好几万。”
如今,曾是贫困户的林金思一家也走上致富路。凭借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自己的努力拼搏,林金思家的新房子终于落成,他自己也获评广东省“年度脱贫奋进人”。
▍成乡村旅游新“打卡点”
村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产技术也需提高。如何科学制作茶叶?怎么掌握病虫害防控?一个个茶农经过专家授课后,开始优化茶叶种植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贫困户还用上了全套的现代化制茶生产工具,包括摇青机、炒青机、揉捻机、烘焙机等。这些“功能升级”的制茶农具,都是由村里为扶贫户提供全额补贴所购置的。交通环境不断提升,产业旅游得到发展,这个隐藏在山水之间的贫困村正发生蜕变,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打卡点。如今,漫步叫水坑村,柏油道路平坦洁净、成片竹林沙沙作响,崭新路灯分布有序,竹篱笆、鲜花绿植等点缀其间,甚至还摆上了24小时零食饮料售货机。每逢节假日,叫水坑村就会迎来大量的游客,听瀑流、赏美景、品佳茗。叫水坑村*支部书记林泽程介绍称,为了做好生态旅游文章,叫水坑村计划将分产到户的多亩竹林由村经济合作社统筹起来,成立村旅游发展公司,按照“公司+经济联合社+农户”模式,发展生态旅游项目。
“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茶区变景区。”林泽程说,希望以此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加快三产融合发展,高质量打造凤凰茶旅小镇。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林进新、文赛宾、杨馥娜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陈家源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编辑:陈家源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