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贵州为什么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现场,中央电视台记者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因为,贵州还有万贫困农民需要脱贫,有万农民需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现在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间紧迫。没有产业发展,就难以如期脱贫、全面小康,也难以实现乡村振兴。”
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纪念之际,
当年“云顶经验”按下
“包产到户”的手印还未褪色,
贵州再一次吹响了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号角!
产业兴旺,关系到贵州万贫困人口,还关系到全省万农民奔小康的根本目标
一场刻不容缓的改革
受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长期以来,贵州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农村经济一直是“一亩三分地”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甚至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贵州打通了阻碍与外界交流的“自然壁垒”后,我们猛然发现,贵州的农业落后现象令人吃惊,脱贫致富、与全国同步小康、实现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迫在眉睫。
为了让这场革命取得实效,贵州提出了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它们与“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的三个革命形成了指导全省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完整体系。
贵州铜仁石阡县龙塘镇的大屯村,“茶”正在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宝”
在转变思想观念上,要彻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让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在发展方式上,要培训农民,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在转变作风上,要夯实各级干部抓落实的责任,大力推进“五步工作法”,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见效。
全省各地按照省委要求,推动产业革命取得巨大成绩:调减低效经济作物籽粒玉米.2万亩,调增高效经济作物.7万亩;蔬菜累计种植面积万亩次,同比增长21%;投产茶园万亩,同比增加8.9%;生态家禽出栏1.87亿羽,同比增长87%;食用菌累计种植面积18.7万亩,增长%;初步建成面向国内外市场,特别是珠三角市场的“菜篮子”基地;完成各类农产品省外订单金额.78亿元。通过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五大扶贫产业带动万贫困人口。
结合实际的“方法论”见实效
为了让这场革命取得实效,省委、省*府制定了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以此推动全省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八要素”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建八个方面;“五步工作法”包括*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
因地制宜选择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六盘水告别“黑色”的煤都,摇身变为“绿色”的凉都(胡小柳摄)
产业选择,种什么?关于产业选择,省*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金小麒提醒,在结构调整中,要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长短结合,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收益。
在六盘水这个97%以上是山地、土地破碎的地方,要调整产业结构,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作物非常关键。“我们不拿自己的短处去搏别人的长处,我们要走产业化、差异化。这些年六盘水找到了自己的路子:种植猕猴桃、刺梨、早春茶。”六盘水市市长李刚说,“现在,我们一亩猕猴桃可以赚2万,一亩刺梨可以赚元,一亩茶叶可以赚元。”
长势良好的优质香菇背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兴旺产业
培训农民,学什么?“回来时什么也不懂,跟着村里人一起去讲习所听讲习员解读*策,才知道多种经果林的好处。”毕节纳雍县枪杆岩村村民徐永贤说,正是通过讲习所,让他坚定了“把土地流转出去,和合作社一起拔掉玉米种樱桃”的想法。扶贫先扶智,新时代讲习所正在发出新的声音,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听得懂、学得懂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透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难题。
当前,贵州正在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农村e站等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农民培训,壮大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有的成为了农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有的独立或合伙建立了生产基地、加工厂,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贵州黔南长顺县农村工作局土肥站在摆所镇宗坝这区板丛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培训(陈丽摄)
技术服务,怎么种?选准了产业,种植技术又成了下一步面临的问题。
“多亏了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江口县兴隆社区炮筒湾食用菌种植基地迎来丰收,该社区*支部书记陈勇高兴地说。江口县农业局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来到农户身边开设“田间课堂”,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户进行食用菌种植,通过扶智和扶技,帮助引导群众学好技术、用好技术、增产增收。
目前,全省县乡两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长期稳定在1.5万人左右。他们长期扎根基层,将“智慧”种进田里,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为了农民群众的贴心朋友。解决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农民最急迫解决的技术难关入手,帮助群众掌握科技致富技能,才能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送金融下乡”,真正让“活水”激起农村脱贫攻坚的动力
筹措资金,本钱哪里来?“我自己只管努力赚钱致富就行了。”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贫困户高彬一年前还在为脱贫致富无门路发愁,如今他通过大方县富民村镇银行申请了3万元“金牛贷”精准扶贫款,从恒大扶贫牛超市购回3头西门塔尔母牛散养。近年来,贵州积极整合*府、银行机构、社会、个人等多方资源,引导资金向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方式精准聚焦。
同时,贵州“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硕果累累:中天金融集团捐赠3亿帮扶望谟、赫章、黔西三县;贵州西南商贸城多家企业抱团帮扶毕节阿市乡15个贫困村;玉屏县温氏畜牧公司带动余名贫团人口稳定脱贫……目前,全省进入“千企帮千村”台账管理的企业达户,结对帮扶个贫困村,实施项目个,投入资金约.9亿元,直接帮扶贫困人口58.3万人。
截至年底,*平县共有养牛专业合作社家,带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组织方式,怎么管理?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合作社、专业种植养殖场等生产组织形式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者。*平县火车站村成立了枫香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亩牧草,户村民,每户养牛2至3头,年出栏肉牛多头以上,平均每户每年从中收益1万多元。
我省在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上,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思路,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大市场与小农户紧密联系起来。全省前三季度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资产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辐射产业基地万亩,带动万人。与此同时,规范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全省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6.7万家。%的贫困村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贫困人口参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美乘网仓储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质检
产销对接,怎么卖?让农民不仅“种得下”,还要“卖得出”、“卖得好”,是当前贵州产业扶贫的重点。通过“校农结合”模式,关岭县实行订单式生产和销售,农产品产销对接覆盖农户多户。贵州着力解决冷链物流配送短板,实现县域冷库全覆盖,库容达到万吨。快速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扩大销售半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同时,贵州启动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由贵州电商云开发的那家网、美乘网将贫困地区剑河小香鸡、兴仁薏仁米等特色产品通过贵州电子商务云各平台走出大山销往各地。
德江县桶井乡贫困户分红大会
利益联结,怎么分?在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乡俄戛村营上组,村民唐仕芬把家里的3亩土地入股到企业种植猕猴桃,除每年固定领到多元的红利,猕猴桃达产后还可以拿到分红。“地是我的,股份我也有,每天还能挣块钱,以前想都不敢想。”唐仕芬从农民到股东的演变,正得益于“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促使各种资源要素流动起来,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如今,“三变”改革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年,六盘水共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批多人,实地考察六盘水的“三变”改革,现在“三变”在贵州省88个县全面推开,甘肃省也开始推广。
从洪灾后的满目疮痍到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塘约之变,关键在改革,根本在有一个好的基层*组织
基层*建,谁来领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考验着*员干部的决心、意志,更考验基层组织的组织力、行动力。”我省各地在产业革命中,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广“塘约经验”,把基层*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生产小组上,探索开展“村社合一”,基层*组织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村级基层*组织个,开展“村社合一”个,个基层*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个基层*组织建在农业企业上。
新征程、新目标
在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年是决战之年。在年的贵州省*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入推动农村产业革命提出了新的目标:
以亩以上坝区和25度以下坡耕地为重点,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专精特优”农产品,着力培育10个百万亩农业生态产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茶园改造力度,着力建设全国优质茶园基地。大力发展食用菌、辣椒、韭*等特色优势蔬菜以及错季蔬菜,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石斛等中药材种植面积,集中力量打造10个左右黔药优势品种。大力发展刺梨、猕猴桃、火龙果、百香果、蓝莓等精品水果,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短平快的生态家禽,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
推动大数据在农业产销各环节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田水利、用电、机耕道等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打造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整体品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策,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更多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营、进医院、进社区、进超市、进对口帮扶城市,让贵州农产品主导省内市场、抢占省外市场。
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基础是产业振兴。贵州的产业革命正一路高歌成效卓著,生产观念全面更新,产业发展方式深刻改变,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并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李柏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