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沙楠木林景区风光(郑惠平摄)
建瓯“银杏王”(张和生摄)
浦城“桂花王”
邵武市“山杜英王”
建瓯市“青冈王”
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杉木丰产林
*和东平凤头楠木林景区入口(赵谊摄)
自年起,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每年评选产生10个树种的“福建树王”,规定参评的“树王”是需在原有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的完整树木,并满足树龄最老、树木最高、胸径(胸围)最粗、冠幅最大、树形最奇特、保护价值最高等至少一项评选指标。
南平是第五批获选“福建树王”数量最多的设区市,也是目前全省拥有“福建树王”数量最多的设区市。据统计,南平市先后有福建柏、柳杉、闽楠、银杏、桂花、山杜英、观光木、福建青冈、香榧、水青冈、少叶*杞、苦槠12棵古树获选,其中,建瓯市拥有福建柏、银杏、福建观光木、福建青冈、香榧、少叶*杞、苦槠7棵“树王”,也成为全省范围内拥有最多“树王”的县级市。
我市知名古树群:
建阳区麻阳溪畔的麻沙楠木林
位于建阳区麻阳溪畔的麻沙楠木林,是闽北迄今最大的人工楠木林:历经八百多年繁衍,百余亩的林地内,生长着余株大大小小的珍稀楠木,年以上树龄的多达百余棵,其中最大的楠木王树龄高达多年,径粗2米多,需四人合抱才成。相传这株楠木王为宋代著名理学世家“蔡氏九儒”中的蔡元定手植,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经专家认定,麻沙楠木林是我国迄今树龄最长、保护最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楠木林。
依托“风水林”绿荫的庇护,水南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变。年,水南村冠名的“楠木林”葡萄面积已达多亩。葡萄园和楠木林交相辉映着,谱写了21世纪农民从事生态农业致富的新篇章。年,水南村喜获“全国旅游乡村”称号。年,麻沙镇获得“全国文明乡镇”殊荣。
*和县东平镇凤头村楠木林
在*和县东平镇凤头村,东平楠木林是中国第一楠木林、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中共*和县第一支部诞生地——东平凤头村。
凤头村得名,源于千年前,池家族始祖路经此地,望见楠木林间溢出五色光彩,似有凤凰飞出林间。回家后,全族迁徙此地定居,并命名为凤池村,后改凤头村。百亩千棵楠木始于明代,至今有多年历史,是华东地区保护最好、面积最大的原始楠木林,面积亩,拥有上千棵珍稀闽楠,平均树龄多年,最古老的已有多年,有“中国第一楠木林”的美誉。景区优美的生态田园风光与多彩的民俗文化、历史遗址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在村民祖祖辈辈的保护下,包含楠木在内的众多树种,在这片山林内茁壮成长、繁衍,成为福建生态文明的一段佳话。
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杉木丰产林
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是全国闻名的“绿色金库”,年,溪后村魏声韵、魏声传、魏乃扬3位青年农民,在安槽下用插条的方法种下亩杉木林。解放后,这片杉木林收归国有。到了上世纪50年代,杉木林每亩蓄积量达78.9立方米,居全国之首、世界之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片丰产林贡献巨大。年以后,王台镇每年生产商品木材达4万立方米左右,高产年份达到4.5万立方米。年12月,国务院曾颁发奖状,绿色金库人民公社获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年12月,国务院再次颁发嘉奖令,嘉奖王台公社溪后大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
历经百年,得益于村民的精心守护,丰产林风采依然。年,王台镇林业站对丰产林重新进行调查:林区面积2.85公顷,平均树高35.2米,平均胸径30.1厘米,保存株数株,亩蓄积量70.57立方米,成为延平林业地图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建瓯市房道镇漈村万木林古树群
该古树群面积亩,古树株,以沉水樟为主,以“植杉一株,偿栗一斗”方式营造,经多年自然演替为现今富有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人类保护森林与森林自然演替相结合的典范,素有“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人与自然的结晶”之美称。
武夷山市五夫镇五一村古树群
该古树群面积25亩,古树28株,以闽楠为主,位于朱熹故居旁,林内有闽楠、樟树、鄂西红豆树等古树,最大的一株古樟树据传为朱熹手植。古樟树伴生3株鄂西红豆树,树旁立有“朱子手植”石碑,深受人们喜爱。
我市历年来的“福建树王”:
浦城县的“桂花王”
“桂花王”位于“中国丹桂之乡”——浦城县的临江镇水东村杨柳尖,其地径1.41米,树高13.6米,冠幅17.8米,年产鲜花公斤。此树由基部分出九枝,枝枝饱满,年年开花,有“九龙桂”之美誉。经专家测定树龄在年以上,堪称“桂花王”,已收录《中国桂花集成》。
建瓯市的“银杏王”
“银杏王”位于建瓯市迪口镇西坑村池丹自然村村头,其胸径2.99米,树高33.2米,冠幅27米,传说树龄年。该树树根庞大深扎入土,树干虽部分中空,但仍然长势旺盛,枝繁叶茂,每年都能结出累累硕果,有老当益壮之王者风范。深秋时节,山村云雾缭绕,层林尽染,落叶缤纷,满树满地尽披“*金甲”。
浦城县的“闽楠王”
在浦城县水北街镇翁村后门山,有3株巨大的楠木古树站成一排,如一家三口肩并肩地守护着山下的村庄,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吉祥三宝”。从翁村村部望去,2株粗壮的楠木古树枝叶交错,像一对恩爱的夫妻紧紧依偎在一起,其中,“丈夫”站在最右边,胸径1.73米,树高32.5米,冠幅28.2米,枝繁叶茂,干直腰圆,年勇夺福建“闽楠王”桂冠;“妻子”紧挨在“丈夫”左侧,胸径1.5米,树高32.5米。在距离“夫妻树”左侧20多米的地方,另一株楠木胸径1.18米,树形相对瘦小,被当地群众视为“夫妻树”的“宝贝儿子”,一家三口甜甜蜜蜜,其乐融融。
*和县的“柳杉王”
柳杉王位于*和县澄源乡*岭村头,其胸径3.23米,树高38.8米,冠幅24米。据传此树栽于唐贞元年间,即*岭建村之初,至今树龄已有1余年。
建瓯市的“柏王”
柏王位于建瓯市迪口镇中田村高村自然村的水尾,其胸径0.81米,树高34.9米,冠幅12米,是目前福建省最高的福建柏,生长健康,树形修长,树皮美观,如林中仙女。
建瓯市的“观光木王”
建瓯市的“观光木”也叫香花木,位于小桥镇大丘村大丘旁杉尾。树干胸围厘米,枝干以一化二逐层上长,树高达32.3米,平均冠幅25.1米,枝叶茂密,果实像绿色垒石沉甸甸,生长旺盛。据林业部门考证,此树历经多年的风雨,树干上绿色的苔藓凝聚着岁月的年轮。
在年4月被列为“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等级为二级,林业部门专列资金用于保护,圈定生存区域,建设观光台阶,种植配套树木,建立观赏林。
邵武市的“山杜英王”
邵武市的“山杜英王”位于水北镇龙斗村巴坑小组水口处,树龄余年,胸围厘米、树高28.8米、平均冠幅19.6米。树木长势生机盎然,枝繁叶茂,树干细藤缠绕,根基部形成类似板根状,与其它树龄相仿的南方红豆杉、枫香等古树相依相伴,形成多样性森林群落。
建瓯市的“福建青冈王”
位于建瓯川石乡后坪村。胸围:厘米,树高:29.0米,平均冠幅:21.7米。
建瓯市的“香榧王”
位于建瓯玉山镇榧村村。胸围:厘米,树高:34.8米,平均冠幅:16.1米。
(本版文字由李思敏整理)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